得了宮中的許諾,總算讓秦少遊好受了一些。
讓團結營隨行,既能保護自己的安全,同時也能給他們鍛煉,這對秦少遊來說是好事。
至於封了郡公,也算意外之喜,又得了王洪的土地,可謂是雙喜臨門。
至於西突厥,該去的還是要去,反正作為女婿,哪有不去拜謁的道理?隻是帶了一個長公主去,讓這拜謁泰山之行又多了幾分變數。
秦少遊自是連忙出宮,前去準備了。
孟津縣的土地經過幾次封賞和兼並,幾乎已經悉數落入了秦少遊和團結營的手裏,這北靠河水,南臨洛陽的諾大土地,如今卻已成了棲生之地,至於這兼並,倒也並不太難,因為此前,王洪的地上種的就是秦少遊所需的東西,因而沒有任何的阻力。
秦少遊其實並不關注生產和銷售這兩個環節,因為公主茶素來是緊俏貨,又因為茶葉易於保存,攜帶也是方便,所以就算產量暴增,卻也完全可以讓貨郎拿了貨,一路順水而下,拿去各州縣兜售,陸路上也可向西前去關中,甚至流入江南等地。
可以說,這樣的茶葉,有多少可以賣多少,雖然價格跌了一些,可是養成吃這種茶的人已經越來越多,有些東西,你習慣了,就再難以離開了。
因而茶葉是秦家莊子的支柱性產業,隻要有這東西撐著,莊子裏再怎樣折騰,也能日進金鬥。
反而是棒冰,卻因為是季節性的東西,時好時壞,還有布匹和絲綢亦是如此,畢竟這東西莊子裏能做,其他人也能做,因而利潤並不高,不過是秦少遊把食戶組織起來進行生產,增加一點收益的手段而已。
這孟津縣近兩萬戶的食戶,人口足有七八萬,假若像從前那樣,任由他們種糧,固然勉強可以度日,可是說到改善生計,那就有些癡心妄想了,而秦少遊的做法無非是把所有人組織起來,讓他們不再單產單幹,不再是自給自足,每一個人都成為秦家產業鏈中的一員,每一個人,脫離了秦家的莊子,就再無生計,可是一旦加入這個鏈接,生活便能得到足夠的改善,如此一來,秦少遊對食戶的控製力,隻怕已經遠遠超過了任何時期的一個官府。而這種控製力,直接反應在許多方麵,比如入學,現在的官府,偶爾也會有一些勸學的行為,不過這東西不過隻是空談而已,沒有多大實際的用處,可是在這裏,入學的孩子已經完全覆蓋,理由隻有一個,不入學就會損失利益,入了學才有更好的生活,到了後來,甚至發展到,不入學便要遭人非議,被人看輕,入了學,方才能融入秦家的這個群體。
除了入學之外,就是征用團勇了,團結營畢竟是需要新陳代謝的,那麼就必須保障有源源不斷的壯丁加入,每年至少需要補充五十人上下,實施的再不是抽丁法,而是募丁製,因為莊戶生活得以改善,因而平時青壯的夥食也得到了改善,在這方麵,團結營的兵源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因為這個體係,也導致莊子有了更佳的征稅辦法,這種征稅方法與官府之間的區別是,官府要征取稅賦,因為組織能力遠遠及不上秦家莊,所以必須在鄉間尋找代理人,比如本鄉的一些高門,或者是某亭的豪強,而這些人雖是協助官府,其實卻也從中分了一杯羹,明明是征收了一百斤糧,可能有三十斤,就落入了他們的腰包,之後再經過縣衙,經過周衙,再經過水陸轉運使、戶部這些人的層層克扣,可能真正進入國庫,隻怕三十斤都不到,也就是說,一百斤糧,朝廷真正得到的,可能連三成都沒有。
而秦少遊則完全舍棄掉了所謂高門和豪強的損耗,有多少收多少,食戶們繳的錢糧少,而秦少遊得到的卻是更多。
除此之外,最讓秦少遊感到意外的就是,靠著自己莊子不遠處,他專門設了一個集市,畢竟這裏雖是鄉間,可是因為大家並非是自給自足,消費能力也高得嚇人,柴米油鹽醬醋茶都需要在市麵上購買,這裏聚集的商戶已經越來越多,雖然規模並不及孟津縣城,可是其繁華卻遠在那孟津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