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
雲南陸軍講武堂又稱昆明講武堂,舊址位於昆明市翠湖西承華圃,是中國近代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原是清朝為編練新式陸軍,加強邊防而設的一所軍事學校。建立時與天津講武堂和奉天講武堂並稱三大講武堂,後與黃埔軍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齊名。
雲南陸軍講武堂創辦於1909年,至1928年共辦19期,畢業學員達4000餘人。每期一年半至兩年,分步、騎、炮、工四個兵種。第15期還招收歸國華僑和朝鮮、越南等國留學生。教官曾多數留學日本士官學校,是中國最早的培養新式陸軍軍官學校之一。現今保存的講武堂主體建築為走馬轉角樓式的二層磚木結構,東、南、西、北四樓對稱銜接,呈方形四合院,規模宏大。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是目前國內保留最完整、曆史最悠久的著名軍事院校,也是中國現今最大的四合院。這裏有許多珍貴藏品,如葉劍英元帥的畢業證、《講武堂步科筆記》和護國軍刀等。其中護國軍刀為護國戰爭中護國軍高級將領隨身佩帶的指揮刀,刀具全長94.5厘米、厚2.5厘米。
雲南陸軍講武堂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家、革命家。在曆屆畢業生中,有些後來成為傑出的無產階級軍事家,如第3期丙班的朱德和第15期的葉劍英、周保中等一大批軍事人才。朱德稱雲南陸軍講武堂是“革命熔爐”。
2005年11月,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被列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第二節 昆明市聶耳紀念館
聶耳紀念館主體群位於雲南省玉溪市聶耳音樂廣場一側,共兩層,建築外形的設計構思來源於五線譜中的高音譜號和小提琴的變形,立麵來源於律動的五線譜,體現了玉溪是人民音樂家聶耳故鄉的內涵。紀念館設有序廳和正館兩部分。序廳中,聶耳的塑像莊嚴肅穆,朱德題寫的“人民音樂家聶耳”金色大字閃閃發光,塑像底座的弧形線上鑲著23顆五角星,象征聶耳23年偉大而短暫的一生。2009年5月,昆明市聶耳紀念館被中宣部評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聶耳紀念館正廳的內容十分豐富,複製的聶耳故居和聶耳父親曾經營的成春堂被陳列其中。旁邊按照聶耳的戰鬥曆程,分“成長的搖籃”、“時代的熔爐”、“人生的錘煉”、“戰鬥的年華”、“永生的海燕”和“永久的紀念”等6個部分,詳細介紹了聶耳偉大、光輝、燦爛的一生。基本陳列內容則分為“匆匆卻又永恒”、“永久的紀念”、“國歌的誕生”等,以最全麵、最翔實的曆史文獻資料和最珍貴的文物,生動再現人民音樂家聶耳光輝的一生。聶耳紀念館的展出突破傳統陳列模式,利用現代、新穎的陳列展覽方式,以複原場景、圖片、文字、多媒體技術的立體展示結構,利用微縮景觀和大型半景畫,與聲、光、電技術相結合,創造出充滿曆史氛圍、藝術品位和時代氣息的展覽。此外,紀念館還首次展出了涉及聶耳的許多寶貴曆史資料,其中圖書就有100多種,這些珍貴資料記錄、宣傳了聶耳的事跡和光輝形象及偉大精神。
聶耳,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雖然他在這個世界上僅僅生活了23年,但他的精神流傳至今而不滅。他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人民的心聲,傳遍中國,傳遍世界,作為代表一個國家的民族氣質和精神麵貌的國歌永遠在人們的心中激蕩。
聶耳祖籍雲南雲溪市,1912年2月出生於昆明,家中經營著一家藥店。在聶耳4歲時,父親就病逝了,藥店隻能由母親支撐,殷實的聶家也由此日漸中落。聶耳是家裏最小的兒子,在幼年的記憶中,母親常坐在燈下,撥完算盤,對著賬本輕聲歎氣。懂事的聶耳下定決心,一定讓母親過上好日子。長大後的聶耳曾在上海謀生,在給母親的信中,他多次提到了“彙錢”之類的詞。
聶耳的母親非常的靈秀,而且能唱各種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間廣泛流傳的洞經調、花燈調等等。動聽的歌聲與歌曲裏的故事讓小聶耳著迷,這也許是他最早的音樂啟蒙。母親的聰慧遺傳給了兒子,聶耳從小乖巧伶俐,一支簡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繽紛,常得到親友的誇獎。
20世紀30年代初,聶耳來到了上海。在遭受失業、舉目無親的情況下,1931年4月,聶耳考入明月歌劇社,正式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
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戰爆發後,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風起雲湧。此時,聶耳結識了共產黨員、戲劇家田漢。聶耳赴北平參加革命音樂活動,不久回到上海發起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1933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聶耳不僅獲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藝術才華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成為中國新音樂的開路先鋒和反法西斯的勇士。在此後的兩年中,聶耳為歌劇、話劇和電影譜寫了《新女性》、《開路先鋒》、《大路歌》、《前進歌》、《畢業歌》、《鐵蹄下的歌女》等主題歌和插曲30多首,在全國廣為傳唱,對激發民眾的抗日救亡運動起了積極作用。他所編寫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曉》、《山國情侶》等樂曲,深受人們喜愛。
1935年1月,上海電通影業公司拍攝抗日影片《風雲兒女》,田漢為影片寫了主題歌詞《義勇軍進行曲》,聶耳承擔了為之譜曲的任務。他於3月中旬開始創作,幾經修改,4月下旬將定稿交給電通公司。《義勇軍進行曲》就這樣誕生了。5月9日,百代公司為《義勇軍進行曲》灌製唱片,24日,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風雲兒女》。隨著唱片和電影的宣傳,上海各個角落都響起了《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聲。這首歌以其高昂激越、鏗鏘有力的旋律,鼓舞人心的歌詞,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時,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團結禦侮、奮勇抗爭、一往無前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了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它一誕生,迅即成為中華民族爭取解放的號角。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它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成為中國各族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高昂的戰歌,鼓舞了無數中華兒女用自己的血肉,築成萬眾一心、團結禦侮的新的長城。無數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高唱著、呼喊著“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冒著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不懼流血犧牲,英勇衝鋒陷陣,為挽救祖國和民族的危亡,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