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噩夢醒來遲:滅佛狂歡後的共同毀滅(2)(1 / 3)

收複沙州後,張議潮立刻派人向唐朝報捷。為確保表文能夠安全送達長安,他專門派遣了十隊使者,分十路趕赴長安。為路途上方便通過各種關卡,適應河隴地區佛教流行的社會狀況,使節中專門有一隊由僧俗共同組成的使者團,對外宣稱是為了弘揚佛法的名義前往唐都長安。僧人悟真作為當時使者團中的信使之一,由於送表有功,被朝廷封為京城臨壇大德。在這十隊使者團中隻有一隊,經過千難萬險到達天德軍,並在天德軍防禦使李丕的協助下,在大中四年(850年)將表文送至長安。唐宣宗得知來自沙州的使團,激動萬分,連聲說道:“河西出將,豈虛也哉!”親切接見了使團成員,高度讚揚了張議潮和沙州民眾的義舉,並任命張議潮為沙州防禦使,讓他繼續收複失地,並讓史官記錄這一曆史時刻,永垂後世。

使團出發後,張議潮任命各級官吏,積極恢複、發展生產,整飭軍隊,有詩為證:“三光昨來轉精耀,六郡盡道似堯時。田地今年別滋潤,家園果樹似玉脂。河中現有十碾水,潺潺流溢滿百渠。必定豐熟是物賤,休兵罷甲讀文書。”河西展現出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

吐蕃的內亂,給了唐朝提供了收複河隴失地一線機會。唐武宗繼位後,著手河湟事宜,特命劉濛為巡邊使,負責巡查邊務、刺探蕃情;同時密令天德、振武、河東等緣邊諸鎮訓練士兵,時刻準備著對蕃戰爭。無奈何,唐武宗想長生不老,食用金丹中毒身亡。

武宗之後的唐宣宗可以稱得上是著手收複河湟的第一人。當時前朝主張收複河湟的當權者多遭到外貶,如宰相李德裕、巡邊使劉濛,皇帝也是孤木難擎,以致於收複河湟的軍事行動直到大中二年(848年)才開始。收複三州七關的具體事宜由宰相白敏中全權負責,河湟的清水縣是第一個收複的失地。848年底,鳳翔節度使崔珙趁著論恐熱和尚婢婢在河州交戰的機會,一舉收複了清水縣,極大地鼓舞了唐朝君臣以及邊地將士的士氣。第二年,唐朝又收複了原州、安樂州、秦州以及石門、木峽、驛藏、製勝、六盤、石峽、蕭7個關隘。皇帝對於魂牽夢繞的三州之地的收複激動不已,下令百姓恢複漢人的裝束,並賜絹15萬匹。

三州七關人民是陷蕃唐人的後代,他們趁崔珙收複清水縣、論恐熱與尚婢婢交戰之際,一同回歸故土。涇原節度使康季榮得知這一狀況,迅速上報至朝廷,唐宣宗特命太仆卿陸耽代表政府慰問。為防備吐蕃軍隊反撲,特命涇原、靈武、鳳翔、邠寧、振武諸軍鎮出兵接應。七月,唐宣宗親自前往長安延喜門接見了數千名三州七關的軍民。八月,鳳翔節度使李玭收複了秦州,意味著唐朝對三州七關的收複工作最終完結。為此,唐宣宗頒布了《收複河湟德音》:獎賞參與收複戰爭的涇原、靈武、鳳翔、邠寧四鎮將士;勸勉河湟的百姓安心耕種,免除五年的租稅;溫池鹽的經營所得全部補充於邊地財政;對於戍邊將士的衣糧配給一律加倍,並免除差役;加強河湟的道路交通事業建設等;同時要求根據實際情況盡快收複山南、劍南邊地尚被吐蕃占領的州縣。

在皇帝的號召下,這年下半年,唐朝軍隊進一步收複了西南邊境的成、維、扶三州。

在宣宗開始著手收複河湟失地時,朝中大臣為此事吵得不可開交。以當朝宰相周墀為代表的反對派堅決主張時機未到,國力不濟,邊地藩鎮軍力較弱,對蕃宣戰後,萬一兵敗反而被吐蕃笑話。針對周墀等人的悲觀言論,以首輔宰相白敏中為代表的主戰派給予了有力的反擊,認為河湟本我大唐之土,如今已丟失陷蕃百年,大唐子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刻等著回歸故土,難道我們忍心熟視無睹嗎?白敏中的慷慨陳詞與唐宣宗產生了共鳴,讓唐宣宗下定決心收複河湟地區。在皇帝的支持下,主戰派占了上風,白敏中親自擔任收複河湟兵馬統帥,主持收複河湟事宜。在主戰派的推動下,河湟失地終於複歸大唐。為此,詩人杜牧專門為白敏中寫了一首賀詩:

行看臘破好年光,萬壽南山對未央。

黠戛可汗修職貢,文思天子複河湟。

應須日禦西巡守,不假星弧北射狼。

吉甫裁詩歌盛業,一篇《江漢》美宣王。

同時,張議潮繼續與吐蕃鬥爭著。到大中五年(851年)時候,已經相繼收複了肅州、甘州、伊州等區域。為讓大唐及時了解沙州人民的鬥爭,這年八月,他派遣哥哥張議譚以及李明達、李明振等29人攜帶沙、伊、西、甘、肅、鄯、河、蘭、岷、廓等州圖籍前往長安報捷。唐宣宗看到瓜、沙十一州圖籍,激動地一時不知道怎麼表達內心的喜悅,立即下令表彰張議潮等人的功勳,並於十一月詔令沙州建立歸義軍,任命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觀察使,統領瓜沙十一州軍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