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以來,我國史學界就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提出了“三次高潮”、“四個階梯”、“兩個過程”、“近代化”等不同的說法;1989年8月在湖南召開的“中國近代史宏觀問題討論會”上,有人還提出了以“獨立和近代化”作為中國近代史基本線索的主張。
曆史基本線索是曆史主要內容的體現。曆史作為既往的存在是永不再變的客觀事實,不能由人們的主觀加以改鑄,曆史的基本線索當然也是如此。但是,由於曆史是包羅萬象、異常複雜的,人們認識和記述某個時代的曆史,總是在大量史事中選擇那些自己認為重要的事件、製度、思想、人物,等等,用以勾畫出該時代曆史的概貌和發展規律,不會、也不可能包羅無遺地什麼都寫都講;而對史事人物的品評,也總有個衡量是非的標準。這是由於人們既受自己立場、觀點、方法、知識等主觀因素的製約,又不能回避和擺脫所處時代社會、環境等的影響。因此,盡管曆史,包括其基本線索本身是客觀的存在,各人對它的認識和把握卻都帶著主觀性,這是人們對各種曆史問題的看法往往因人因時而異的原因。
對於中國近代史的下限早在50年代我國史學界討論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問題時,多數人同意斷限至1949年而不是1919年。在我們討論基本線索問題時,即以這一認識作為討論的前提之一。
就上述幾種主要意見而言,如果歸納一下,“三次高潮”(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是“兩個過程”的集中表現,“四個階梯”即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是“近代化”的具體軌跡,它們可以分別歸入“兩個過程論”和“近代化論”之列,因此,主要的分歧意見實為三種,即“兩個過程論”、“近代化論”和“獨立和近代化論”。我想對這三種說法也談點自己的認識,並提出修正意見。
所謂“兩個過程”,是一些同誌對毛澤東同誌“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過程,也就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過程”這一論述的簡化表述。毛澤東同誌這段話,出自他1939年寫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總結的是從1840年到那時為止恰好一百年的中國史,並且也完全適用於此後十年,即到1949年止的曆史。有的同誌指出:毛澤東同誌雖然在這段話中兩次用了“過程”一詞,但他並非說是有兩個過程,而是用“也就是”三字指明了這隻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麵,因而用“兩個過程”簡化這段話是違背原意的。是的,如果認為這是分開並列的兩個過程,自然不符原意。不過,持“兩個過程論”的同誌在闡述自己的論點時,並未把它當作截然分開的兩個過程,隻是借用了毛澤東同誌對中國近代史的這一歸納,以強調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壓迫和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是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所以我想:隻要我們如實地這樣去理解,“兩個過程”這一表述法,是仍然不妨使用的。
作為“兩個過程”集中表現的“三次高潮”論也在50年代就被普遍接受的,可說是傳統觀點了。其被長久采用,是因為:
第一,在近代中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的壓迫和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是最基本的曆史內容。且不說別的戰爭,也不說局部的衝突,僅具有全局性的民族戰爭和國內戰爭,就占去一半以上的時間,侵略、壓迫、反抗、鬥爭,牽動著近代中國大部分人的心弦,在一百一十年間的大部分時間裏,是中國的頭等大事,構成了近代中國一百一十年的基本曆史。在此期間發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的活動和種種事物,有哪一件不與這“兩個過程”密切相關?所以,用“兩個過程”作為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是有其合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