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在廉頗的指揮下,堅守了四個多月,秦軍團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攻擊,但都無法突破趙軍的防線。這時,秦相範雎獻出一個反間計——派間諜攜帶大量黃金到趙國進行離間,並聲稱,廉頗不足為慮,秦國最怕趙國派趙奢的兒子趙括為將。
趙國孝成王原本就因軍隊傷亡過多而欲遷怒於廉頗,又聽到秦國的離間之言,遂罷聽藺相如、趙奢之言,執意派趙括代替廉頗指揮諸軍。
秦軍的反間計既成,公元前260年7月,趙括統40萬大軍,浩浩蕩蕩開赴前線。到達前線後,趙括立即改變廉頗的防禦部署計劃,向秦軍主動發起進攻。
秦軍統帥白起和秦將們經過周密的思考和討論,一個大膽的計劃誕生了——佯敗以誘趙括。趙括果然中計,他率大軍離開大本營,義無反顧地直撲秦軍大營。見誘敵戰術成功,白起立刻啟動包抄計劃,派出兩支“奇兵”。這兩支部隊共3萬人,他們悄然離開營壘。一支2.5萬名步兵,斷絕趙軍的後路;另一支5000名騎兵直奔趙軍大本營。
此時,趙軍主力已進到秦軍預設的陣地之前,對秦軍發動進攻。但秦軍陣地工事堅固,趙軍屢攻不下,隻好往後撤退,卻又被秦軍斷絕了後路,於是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戰爭由此進入了最為慘烈的階段。四十萬趙軍被秦軍死死圍住,四次突圍均告失敗,斷糧已將近四十多天,傷兵的慘叫和哀嚎彌漫四野。秦軍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發驚恐不安,絕望像瘟疫一樣蔓延。這,正是白起所期望的。
趙括決定做生死一搏,他親率精兵,披上堅甲,強行突圍。秦軍萬弩齊發,趙軍兵士一個個倒下,趙括在最後一次突圍中中箭而死。是役,趙軍慘敗,向秦歸降,白起將趙軍集體坑殺。
在長平古戰場的遺址上,考古學家們發現了成堆的白骨。這是古代戰爭史上最為悲慘的一頁。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戰,震驚山東六國。趙國從此一蹶不振,東方各國再無力與秦相抗。就在長平之戰結束後的這一年,一個嬰兒降生了,他就是未來吞滅六國的秦王嬴政。
2.不敗的神話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開始親政,並為統一六國做積極準備。他廣泛搜羅人才,重用客卿,使秦國人才濟濟。他接受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的法、術、勢思想,加強自己對政權的統馭能力。
秦滅六國的戰略有兩個部分,一是乘六國混戰之際,秦國“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秦王嬴政采納了尉繚破六國合縱的策略,從內部分化瓦解敵國;二是繼承曆代遠交近攻的政策,確定了先弱後強、先近後遠的具體戰略步驟。
李斯建議嬴政先攻韓、趙兩國,這兩國一亡,魏國也不能獨活。這一戰略步驟可以概括為三步,即籠絡燕、齊,穩住楚、魏,消滅韓、趙,然後各個擊破,統一天下。
從秦王嬴政17年即公元前230年滅韓開始,秦帝國軍團開始橫掃天下。嬴政首先派大將內史騰率兵攻打韓國,俘虜韓王安。
公元前229年,秦將王翦、楊端和分別率兵進攻趙國。趙將李牧、司馬尚堅持抵抗達一年,後趙王寵臣郭開接受秦人賄賂,向趙王誣告李牧、司馬尚。李牧一死,秦軍大破趙軍,俘虜趙王遷,秦軍進入邯鄲,趙國滅亡。
趙國滅亡後,秦軍威脅燕國,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失敗。秦王發兵,大舉向燕國進攻,秦王嬴政21年,攻下燕國都城薊。秦王嬴政25年,秦軍攻克遼東,俘虜燕王喜,燕國滅亡。
魏國由於早期窮兵黷武,國力已經日漸衰弱。秦王嬴政22年,秦國大將王賁率兵包圍魏國都城大梁,掘開黃河大堤,水淹大梁。魏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