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裏德以前曾拒絕向皇帝效忠,這次他被迫做了宣誓,但他對皇帝的厭惡實在是有增無減。這個少年將軍強調一旦皇帝背叛了十字軍,這個誓言也就失效。皇帝一笑置之。他對唐克裏德說:為了這個宣誓,自己要饋贈他一樣禮物。至於什麼禮物,他可以自己選擇。
他以為唐克裏德會要金銀珠寶。但是他錯了,唐克裏德挑釁地要求一樣物品:皇帝的帳篷。這個帳篷是帝王的象征,碩大豪華。全套裝置需要用二十頭駱駝來運。亞曆克修斯一世勃然大怒,滔滔不絕地痛斥唐克裏德。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認為你既不配做我的朋友,也不配做我的敵人!”
唐克裏德用一種少年氣的滿不在乎回答:“我也認為您不配做我的朋友,但可以做我的敵人。”其他將領沉默不語。在這樣氣氛下,十字軍將領與皇帝分手了。此後,他們再也沒有見麵。
6月26日,第一支十字軍離開尼西亞,向東南挺進,其他的部隊在三天內也全部開拔。
他們的目的地是敘利亞的大城--安條克,它是前往耶路撒冷的中間站,距離尼西亞有幾百公裏之遙。十字軍需要穿越小亞細亞的丘陵山嶽,翻越高聳入雲的陶路斯山脈,才能到達敘利亞平原。
十字軍人數高達六萬。這樣一支大部隊集中行軍,要麵臨調度和補給的巨大困難。於是,十字軍被分成兩部。
先鋒部隊主要是波希蒙德麾下的意大利部隊,指揮官包括波希蒙德、唐克裏德、諾曼底公爵羅伯特等人。整個先鋒部隊裏,戰士大約有一萬人,包括兩千騎士,八千步兵。此外,還有許多非戰鬥人員。
主力部隊由戈弗雷、雷蒙、弗蘭德伯爵等人指揮,跟在後麵。兩軍相距大約一天的路程。
他們行軍的第一個目標是:多利萊姆。那是拜占庭的一個軍事基地,荒廢已久。然而它依舊是打開小亞細亞中央高原的一把鑰匙。要想拿到這把鑰匙,需要翻過一係列山巒,穿越草樹叢生的峽穀,這是一條危險的道路。
波希蒙德拿著地圖久久地琢磨著:三天的路程裏有許多危險的地點。峽穀、叢林、溪流,但最危險的地方還是在這裏--他的手指輕輕敲著多利萊姆的北麵。
那裏有兩個峽穀交彙在一起。一個向西,一個向南,交彙處形成一個空曠的平原。這裏是打伏擊的最好地點,土耳其鐵蹄擁有馳騁騎射的空間,十字軍卻沒有退路。
但是,未必真有什麼危險。阿斯蘭蘇丹是敗軍之將,精銳慘敗,都城淪陷。此刻他多半還藏在東方,等著熬過最黑暗的時刻。那樣的話--波希蒙德想:就沒有什麼危險。
死也要向前
南山之戰後,阿斯蘭確實去過東方。但他不是去逃難,而是去征集大軍。阿斯蘭聚集了手下的軍隊,又以伊斯蘭教的名義向鄰國乞援。十字軍的勝利震撼了周邊的國家,為了防止基督徒長驅直入,鄰國向他提供了援軍。
最終阿斯蘭拚湊了一支大軍--比南山之戰時更加龐大。複仇的火焰在他心中燃燒,他無法解救尼西亞,但可以摧毀十字軍。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候,像猛虎一樣吞噬他們!
他也在看地圖,目光也停留在了一個地方:多利萊姆之北,峽穀之間。
滾滾鐵騎洶湧西去,伊斯蘭的新月旗迎風飄揚。
6月30日傍晚,暑熱已經消退,夕陽散發著溫熱的光芒。
波希蒙德的軍隊完成了三天的行軍。這條峽穀已經到了盡頭,隻要再往南,走過另一段短短的峽穀,就能抵達目的地。不出意外的話,他們明天就可以在多利萊姆歇腳。
但在此時,偏偏出現了意外。
前哨帶回來了壞消息:前方發現了土耳其人,數目不詳。
這個時候,幾個將領做了最錯誤的一個決定。他們判斷這隻是一支小部隊。在小亞細亞,這樣的土耳其小部隊經常能碰到。因此,將領們決定置之不理,他們沒有派信使通知後麵的大部隊。這個疏忽是毀滅性的。
十字軍就這麼紮營了。
這是一個充滿騷動的夜晚。土耳其人在峽穀間緊張部署,騎兵、射手連夜各就各位。十字軍營裏,也彌漫著一種不祥的預感。人們在惶恐中度過了一夜。
黎明時分,十字軍拔營前行,他們大踏步進入了兩個峽穀之間的平原,就像一隻蒼狼衝向羅網。
突然,四周的山巒裏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呐喊,土耳其大軍出現在四麵八方。沒有人知道他們到底有多少,隻覺得鋪天蓋地,滿山遍穀。當時的目擊者回憶說:“土耳其人在我們周圍縱馬盤旋,大聲呼喊。他們的話我們根本聽不懂。但是那聲音可怕刺耳,宛若惡魔的嗥叫。”“我們就像羊群一樣被團團包圍,毫無退路。”
波希蒙德再次像蛇一樣,做出敏捷的反應。他草草在紙上寫了一句話:“如果你想和土耳其人作戰,那就來吧,但是要快!”然後,他派聯絡兵帶上這封信,火速送給後麵的戈弗雷公爵。
送走聯絡兵後,他開始部署戰鬥。
在平原上,有片泥濘的沼澤地。波希蒙德馬上看出那是一根救命稻草,他下令軍隊趕往沼澤地的東麵紮營。土耳其騎兵沒法衝過沼澤,這樣至少護住了西側。他縱身上馬,大喊道:“所有步兵,馬上紮營!所有騎兵,馬上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