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聖矛之城(2)(1 / 3)

塔夫是一個陰鬱狂熱的人。和彼得一樣,他身上也散發強烈魅力,但他的魅力更黑暗,更狂野。他站在營地裏發出可怕的呼籲,地獄的火焰在那些話裏熊熊燃燒。塔夫能召喚起人心靈裏最陰暗的東西,再把它們凝結成一個詞--死。

塔夫不像來自人間,他更像是地獄的使者。他的武器是鐮刀。在西方,那是死神的武器。他喜歡看人死,喜歡聞到血的味道,他是死神的使者。

人民十字軍裏最貧窮、最悲慘的那些人,狂熱地信奉他。他們就像飛蛾一樣,圍著黑色火焰起舞。這些人給塔夫一個尊稱--塔夫王。

人民十字軍覆滅後,許多幸存者參加了後來的十字軍,其中就包括塔夫王。

在十字軍營地裏,塔夫王聚攏了大批的追隨者。他們都是貧苦農民,沒有知識,沒有閱曆,盲目地崇拜塔夫王,把他當成偉大的先知。塔夫王輕而易舉地控製了他們,給他們洗腦,灌輸仇恨,灌輸嗜殺。最終,他們變成了一群狂暴的野獸。

於是,塔夫在十字軍裏有了一支軍中之軍,這些人自稱塔夫人。

塔夫人沒有長槍,沒有盾牌,每人隻有一個粗棍,這就是他們全部的武器。但是塔夫人像野獸一樣凶猛好鬥,他們毫無畏懼地向敵人猛衝,完全不考慮危險。似乎他們全部大腦都被塔夫王取走了,留下的隻是不畏死的肉體。

塔夫人不允許有任何個人財產。他們身穿麻布衣服,手拿長棍,崇拜塔夫王,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殺戮。敵人的城鎮一旦被攻陷,塔夫人就會展開殺戮。本來,十字軍的征服也許可以沒那麼血腥,但是塔夫人總是能激發起大屠殺。

他們燒殺搶掠,強奸婦女,焚燒房屋。他們似乎處於精神失常的狀態,莫名的仇恨像是巨大的黑洞,再多的屠殺也填不滿它。他們本來都是些平頭老百姓,生活困苦,思想單純。你很難想象,這些人被洗腦後,會產生出這麼可怕的仇恨。

他們的唯一信仰似乎就是死亡。

他們讓人產生深深的恐懼。人們曾說:“這些人不是法蘭克人,他們是惡魔。”

這些塔夫人確實像惡魔--他們吃人。

塔夫人醉心於殺戮、強奸,但之前還沒有吃人。就是在安條克城下,由於饑餓,他們第一次開始吃人。他們拿著棍子衝向敵人,一旦把敵人打倒,就用斧子劈開胳膊、卸下大腿,放到火上燒烤。據說,他們甚至舔著嘴唇說:“人肉味道不錯,有點像蘸了奶酪的培根。”

十字軍騎士們對此無比震驚。他們無法想象會有這樣的事情。--但是他們害怕塔夫王。

無論是戈弗雷,還是波希蒙德,或者雷蒙,他們都害怕塔夫王。塔夫王雖然不是一個真正的首領,但他是可怕的狂人。他能發起叛亂,也能在營地裏發動屠殺。沒有人敢去觸怒他。好在塔夫王似乎沒有什麼政治野心,也不過問軍務。他隻是帶領手下無休止地殺戮而已。

於是,所有十字軍領袖都轉過身去,裝做什麼都沒看見。

無法忍受這種反人性的殘暴。土耳其守軍派出使節,抗議塔夫人的行為:戰爭雖然殘酷,但終究應該有底線!

十字軍領袖們滿臉通紅地聽著,他們不能也不願為塔夫人辯護。

長長的沉默後,有人低聲回答:“現在,已經沒有人能控製他們。”

絕處逢生

那是個難熬的冬季。它比往年更加寒冷潮濕,雨夾雜著雪紛紛而下,把饑餓的十字軍凍得麵色青紫。

他們在苦熬。為了搜集糧秣,所有辦法都試過了。有人在碼頭守望西方的大海,有人在四處尋找糧商,還有人在苦苦祈禱。一隊隊十字軍冒著生命危險,組成幾百人的探險隊,到遠方搜索糧草。許多人在原野中遭到伏擊,再也不能返回營地。

不少騎士拒絕執行搜索任務。他們不是害怕喪命,而是擔心自己的馬匹。因為土耳其人突襲搜糧隊的時候,特別喜歡攻擊馬匹。現在馬匹已經變得非常珍貴,根本無法補充。騎士一旦喪失馬匹,就會淪為步兵。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可怕的恥辱。十字軍領袖們為此設立了公共基金,凡是在作戰中損失坐騎的騎士,都能得到一大筆賠償。

悲劇經常發生。比如,一位法國高級教士曾帶領三百名十字軍出外搜索糧草。最後,整支隊伍沒有一個人活著回來。但是十字軍沒有選擇,他們必須出戰,必須變成小分隊去搜索糧草。

而用生命換回來的,隻是可憐的一點點糧食。靠著這點糧食,幾萬十字軍苟延殘喘,半人半鬼地度日。

他們是上帝的武士,他們是基督的先鋒。那麼為什麼上帝這樣懲罰他們?為什麼基督不來救護他們?幾乎每個十字軍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唯一的答案是:他們是有罪的,所以上帝這樣懲罰他們,基督才離棄他們。

如果讓我去評判的話,他們確實是有罪的。他們主要的罪在於殘暴--那些被插在標槍尖上的頭顱,那些被砍殺的俘虜,就是他們的罪。但在當時沒有人這麼想。

十字軍營裏掀起了“淨化”運動。詐騙、偷盜將遭到嚴懲,對通奸犯則更為嚴厲。當世界充滿殘暴、殺戮的時候,十字軍堅持認為:性方麵的過失是最大的罪惡!

有對男女交合的時候,被人當場捉拿。這對不幸的情侶被人剝光,背對背地綁在一起。他們被帶到整個軍隊麵前。行刑者用皮鞭、木棒把他們毒打得體無完膚。教士們站在一旁高呼:正義得到了伸張!罪惡得到了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