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林
太陽山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南部同心縣韋州鎮與鹽池縣惠安堡鎮之間。原來是一個極為平常的漢族聚居村莊,近年來因為吳忠市依靠當地雄厚的自然資源,在這裏建立起規模宏偉的工業園區,使得太陽山的聲名驟然顯赫起來。
“太陽山”是一個很古老的地名。關於這個地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民間的神話傳說,另一種是由“炭窯山”的諧音演變而來。
民間傳說,太陽山的山底下壓著一顆火熱的太陽。要不然,山下湧出的泉水怎麼能變成熱的呢?是誰能把一個太陽壓在了山下,就是曾經將他的妹妹三聖母壓在華山之下的二郎神楊戩。據說,楊戩的母親原是天宮裏的一位仙女,她為了追求真摯的愛情,冒險私自下凡,與凡人婚配,生下了男兒楊戩。她的這種舉動違犯了天條律令,被天宮察覺以後,玉皇大帝就派大力神將她抓了起來,壓在桃山下麵長期囚禁。
楊戩得神人相助,長大以後成了一位武功蓋世、力能擔山的英雄人物。他後來能夠把齊天大聖孫悟空打得無路可走,就足以證明他的武功了得。
話說,二郎神楊戩長大後得知自己的母親被壓在桃山下受苦,便決心要去救出母親。他跨過千山萬水來到桃山,打敗了看守桃山的天兵天將和許多助紂為虐的精靈鬼怪,掄起擎天巨斧,一斧將桃山劈為兩半,救出了他日夜思念的母親,母子終於得以團圓。有一本古典神話劇《劈桃山》,講的就是這個故事。
但是,天公卻不作美,當時,“天有九日”,曬得地麵枯焦,山崩地裂。楊戩的母親多年在桃山底下陰涼慣了,哪能受得了如此強烈的暴曬,隻恨無縫可鑽。
楊戩是個大孝子,他本想救出母親讓她平享富貴,安度晚年,誰知母親卻受不了九個太陽之苦,於是,他決定用大山壓住幾個太陽,降低地麵的溫度。這就出現了“二郎神擔山趕太陽”的傳說。
楊戩用一條扁擔挑起兩座山,每天起來“擔山趕太陽”,趕上一個,就用山壓住一個,直到把9個太陽壓住8個為止。其中有一個太陽,就壓在我們今天所說的太陽山下。
從此,這裏的地名就被叫做“太陽山”。山底下的石頭也被壓住的太陽烤糊了,變成了煤炭;山底下的水也被壓住的太陽燒熱了,變成了溫泉……
太陽山地名由來的另一種說法,是由“炭窯山”地名的諧音演變而來。太陽山地下煤炭資源豐富,而且埋藏較淺,易於開采,早在清代以前,這裏的山坡上就有人工開挖的小煤窯出現了。當地人習慣稱“煤”為“炭”,於是就將有小煤窯的山叫做“炭窯山”。按照當地人語音,“炭窯山”和“太陽山”語音近似,互為諧音,久而久之,“炭窯山”就被叫成了“太陽山”。加上人們都覺得“太陽山”這個地名,無論是從音還是從義,都比“炭窯山”好得多,所以人們就逐漸將“炭窯山”的地名淡忘了,隻留下了“太陽山”這個美麗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