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皇後好憋屈(1 / 1)

這幾日莫梓瑜一直待在自己宮裏麵,完全不去觸皇後的黴頭。這幾日,天天皇後因為一些妃嬪的小打小鬧就把那些妃嬪貶黜的貶黜,禁足的禁足,連尉德妃都不輕易去惹皇後。為什麼?最近皇後肝火有點旺。

為什麼旺?去問問信王不就得了?

這幾日不知為什麼,朝堂上總有人參信王一本,都不是什麼大事,總是那些雞毛蒜皮欺男霸女的事情。關鍵這事情還沒完沒了,天天總有人去參一本,然後還有一幫附和。這種情況信王自己非但沒收斂,還變本加厲,三天前還因為在青樓裏爭風吃醋把兵部侍郎的小兒子左腿給打斷了。

兵部侍郎官位雖不大,但是頗有權利,今天那兵部侍郎還在朝堂上參了信王一本,關鍵莫東庭、莫東軒以及莫東宇都幫著這兵部侍郎參信王,這件事情加上前些日子以來的事情持續發酵,文昭帝直接禁了信王的足,還把信王手裏的漕運布政司的職位給剝了下來交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最坑的還在後麵,昨日常山王以死相諫求文昭帝將信王的兒子也就是愉宜郡主所生的兒子交由他們撫養,原本文昭帝還不同意,結果常山王將書信呈交給文昭帝之後,文昭帝也不多說,將信王的孩子交於常山王夫婦撫養,並授予憐郡王封號,並將信王手底下三分之一的分地給了憐郡王,現由常山王夫婦代為打理,成年之後便可以繼承。

信王聽了,自然不同意,皇後也找了文昭帝,結果文昭帝卻說“子承父業”,憐郡王不繼承父親的,還繼承誰的?堵得皇後啞口無言,之後皇後又說憐郡王是她的孫兒,就算信王不能撫養,她可以親自撫養,甚至還將想法轉給常山王夫妻聽了。

常山王根本不理會皇後,順便遞了折子,說年事已高,準備回封地養老,京裏的事交由常山王世子管理。常山王世子一向不露人前,前年娶了妻子之後,更是與妻子遊山玩水好不快樂,之後因為妻子懷孕才回的京,而且當初愉宜嫁給信王時,世子就沒有參加二人的婚禮表示自己的不讚同。

這下,最讓常山王世子滿意的是常山王終於不打算攪和京裏麵的事了,常山王夫婦前腳帶著外孫一走,後腳常山王世子就閉門謝客,關起門陪著愛妻養育自家孩子,管你什麼皇後,皇子的。

而常山王夫婦出了京就麵臨幾方刺殺,每次一看就知道衝著孩子前來,有幾次自己都差點身首異處。常山王恨得牙根癢癢,雖然每次抓到的刺客都服毒自盡,而且身上找不到任何線索,可是常山王能篤定,就是皇後或者信王派人幹的。

既然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常山王還沒等到回封地,又遞了封折子說封地地處南疆邊境,常年有南蠻騷擾,懇求將當年帶回京裏的十萬大軍帶回南疆抵禦南疆蠻夷。文昭帝當然不介意,皓風百萬大軍有五十萬都在自己的心腹手裏,也不怕常山王做什麼幺蛾子。

但是文昭帝表麵上還是要裝作略顯為難,於是將五萬大軍歸還給常山王,另外五萬大軍卻以仍要受訓的理由還在靖安公手底訓練。沒錯,就是靖安公,當年常山王由於被先帝懷疑擁兵自重,常山王為表忠心舉家從封地來京,還將十萬軍隊交於先帝。之後,文昭帝登基,常山王又為自己找靠山,又請旨將軍隊交於皇後娘家靖安公手裏以示忠誠。

不過,始終對象始終弄錯了,這也是最近世子與常山王夫婦商討研究出來的結果,而且皇後居然敢這樣做,他們也不用和皇後裝傻充愣了,以太子的實力,登上帝位還需要軍隊的支持,那他們就釜底抽薪好了。

雖然隻要回了五萬人馬,但是靖安公那邊臉就黑了,剩下的五萬人馬,也是人心不齊的,雖然這麼多年了,常山王原來帶來的十萬人馬裏許多士兵早已經解甲歸田。換了一批新鮮血液,打著常山軍隊的名號而已,可是有許多原來常山王帶來的將領現在都身居要職,就算靖安公想拉下一批人,都要考慮他們在軍隊裏的威望,況且常山王這一做法,害得有許多將領都有了回鄉的念頭。

而且,人家又不傻,有了權力又不是什麼耳目閉塞的,當讓知道常山王回封地受行刺的事情,在一想想,大家都覺得自己不傻,這想到的都差不多嘛,結果現在靖安公在軍隊裏受到一些將領的異樣目光極度憋屈。

皇後也憋屈,因為這麼多的刺殺就不是她指使幹的,她就派過一次,也就是那次差點要了常山王老命,要不是半路遇到個神醫,常山王命就交代在那了。當然皇後不知道這麼詳細,她隻知道計劃失敗了,於是就沒再出過手。誰知道後來又蹦出來一批殺手刺殺常山王,而且常山王就認定是皇後以及太子這邊人幹的,讓皇後更憋屈。

於是皇後幹脆也不管了,將目光轉到後宮裏,看那群搔首弄姿的小賤人,皇後就氣不打一處來,幾天沒整治,就不知道這後宮裏到底誰才是老大了是吧?於是皇後將自己的一肚子怒火通通撒在後宮這些嬪妃上麵,尉德妃避其鋒芒,就安靜的待在宮裏。

莫梓瑜呢?也是以苦夏為理由,身子不爽也天天待在宮裏不出門。

莫梓瑜一邊喝著茶,一邊想:等你火撒完了,就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