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左宗棠上了一個折子蘭州有了一個製造局(1 / 2)

公元1872年元月,正是中國西北寒冷的季節。一個名叫李希霍芬的德國人,在北風蕭蕭的西安東大街轉悠。他藍白相間的眼睛裏忽閃著興奮的波光。因為,李希霍芬此行又有新的發現:在西安東縣門(赫舍裏代家廟)有了一個機器廠,是專門製造新式槍炮所需彈藥的。

李氏看到的西安機器局創辦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這一年,中國早期的兩個機器局分別出現在東海之濱和黃土高原。一個是閩浙總督英桂奏請設立的福州機器局,另一個就是陝甘總督左宗棠奉朝廷之命率軍西征中隨軍建立的西安機器局。

李希霍芬是研究中亞和中國的地理地質學家,“絲綢之路”這個好聽的名字就是他起的。此刻,左宗棠的機器局觸動了這個外國人敏感的神經。

1872年元月12日,李希霍芬寫信給上海英商總會,信中說:“如果官軍能夠獲勝並蕩平兩省,主要將由於使用新式軍器軍火和由外國人訓練洋槍隊。我參觀了這兒(西安)城裏的一個機器局,局裏在製造大量的新式槍炮所需要的子彈和火藥;製造的工人是寧波人,都曾在上海、金陵兩製造局受過訓練。”

信中所說的官軍指清軍,兩省即陝西、甘肅。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陰人,出身在一個耕讀傳家的家庭,幼有強國富民壯誌,喜研農田水利、山川地理、用兵救荒等經邦濟世之學。他自言:“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1852年,年近半百的左宗棠受湖南巡撫駱秉章邀請入幕,策劃軍務。後又被曾國藩請去治軍。他膽識過人,屢立戰功,升遷很快。曾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1866年調任陝甘總督。

左宗棠率湘軍輾轉西征,1872年其行營西遷,從西安入駐蘭州,其機器局也隨軍遷移到蘭州,改名蘭州製造局。

左宗棠把蘭州製造局的地址選定在通遠門外,即今天的暢家巷路南,又委托上海候補道台胡光墉向英國彙豐銀行借白銀400萬兩,從法國泰西洋行購進一批機器加以擴充。

為什麼要建這個製造局?

左宗棠在同治八年(1869年)正月三十日向朝廷呈送的折子中是這樣講的:除了陝軍甘軍各營所需軍裝、軍火等項以外,還有湘軍七十營加上客軍所需軍火軍裝,數量巨大。其中洋炮洋槍洋藥洋火各項供應都是從上海洋行采辦來的,價格昂貴。其他軍裝等物,以前都是湖北製造轉運西安。設立西安機器局,招募浙江工匠,自造洋槍、銅帽、開花子等件,大大節省了上海購運的費用。

左氏認為,中國原料低廉,人力也賤,自造機器比購買歐美者便宜得多。

從大局來看,此前成立於1865年的上海江南製造局和金陵創造局所生產的軍器軍火數量有限,遠遠供給不上清政府全國軍隊的需要,加之國土廣大,交通不便,各省督撫維持地方割據,軍用品的供應極為困難。因此各省督撫以地方特殊需要為理由,紛紛建立起製造軍火的機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