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施玩月(1 / 1)

“西施玩月”是一種用適當比例的魚肉、雞肉、豬肉肥膘細剁成泥製作而成的食品,深受江南一帶人們的喜愛。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越國美女西施被從越國進貢送往吳國後,深得吳王夫差的寵愛。但她仍整日悶悶不樂,日夜思念故鄉的親人。吳王夫差費盡心機也不能博得西施一笑。臨近中秋的一個晚上,夫差見西施扶著窗欄對著月光不停地歎息,便趕緊召集謀臣智囊想辦法。經過謀臣出主意,最後決定為西施在風景勝地——靈岩山建造一個避暑宮,還開鑿了兩座池子,大的叫“玩花池”,小的叫“玩月池”。西施常於明月之夜陪吳王賞月。西施借倒影與水中的明月嬉戲,她手遮住半邊月影,並戲言“水中撈月”,人們便稱之為“西施玩月”。

此事驚動了宮中的廚師們。一個中秋之夜,吳王為了讓西施忘卻憂愁,便在“玩月池”設宴,讓西施邊賞月,邊品嚐佳肴。廚師們借用“西施玩月”這一美妙的名稱,費盡心機為她做了一道美味菜肴,即以白魚肉色澤光潔、肉質細嫩比喻西施,用魚雞茸製作成丸子比作明月,盛器象征“玩月池”,西施吃了這道菜極為高興,吳王夫差自然也高興不已。從此,這道菜便流傳到民間,人們每逢中秋之夜,合家圍坐,迎著明月,邊賞月,邊品嚐這道佳肴,好不痛快。

智慧小課堂:

一個事件,一種啟示,往往能夠激發創造的靈感。中國是一個菜係大國,許多菜譜的產生,都源於一個想象力豐富的故事。隻要你有頭腦,肯用功,不甘於現狀,當你遇到或聽到一件有某些內在聯係的事發生時,就會產生舉一反三的想法,也就叫做“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最富於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