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是東漢南陽人。17歲那年,他離開家鄉,先後到了長安和洛陽,在太學裏用功讀書,喜歡鑽研學問。他不僅擅長文學,還特別愛好數學和天文研究。朝廷聽說張衡是個有學問的人,召他到京裏做官,先是在宮裏做郎中,後來,擔任了太史令,叫他負責觀察天文。這個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興趣。
經過他的觀察研究,他斷定地球是圓的,月亮是借太陽的照射才反射出光來。他還認為天好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麵;地好像雞蛋黃,在天的中間。這種學說雖然不完全精確,但在1800多年以前,能說出這種科學的見解來,不能不使後來的天文學家欽佩。
不光是這樣,張衡還用銅製造了一種測量天文的儀器,叫做“渾天儀”。上麵刻著日月星辰等天文的現象。他設法利用水力來轉動這種儀器。據說什麼星從東方升起來,什麼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渾天儀上看得清清楚楚。
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響到好幾十個郡,城牆、房屋發生倒坍,還死傷了許多人畜。
當時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有的還趁機宣傳迷信、欺騙人民。
但是,張衡卻不信神,不信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測報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
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有點像一個酒壇,四圍刻鑄著八條龍,龍頭向八個方向伸著。每條龍的嘴裏含了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麵,蹲了一個銅製的蛤蟆,對準龍嘴張著嘴。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裏,發出響亮的聲音,就給人發出地震的警報。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按照張衡的設計,這就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洛陽一點也沒有地震的跡象,也沒有聽說附近有哪兒發生了地震。因此,大夥兒議論紛紛,都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甚至有人說他有意造謠生事。
過了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1000多裏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兒這才信服。
遺憾的是,在那個時候,朝廷掌權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像張衡這樣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打擊排擠。張衡做侍中的時候,因為與皇帝接近,宦官怕張衡在皇帝麵前揭他們的短,就在皇帝麵前講張衡很多壞話。他被調出了京城,到河間去當國相。
張衡在他61歲那年病死。他在我國科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業績。
智慧小課堂:
如今的科學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但發達的科學技術離不開前人的辛勤開拓,我們現在的科技成就,大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的。那些可敬的前人,憑著對科學的執著和不懈的努力,從一片空白的科學圖紙上描繪了最初的科學雛形,雖然不是盡善盡美,卻具有開拓意義,是他們超越曆史的傑作;而我們今天享受到的科學成果,大都也是在他們的成果的基礎上,超越他們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