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秋度歲月,歲月無情度人別!問君此去何時還?來年葉落是歸期。
回望橋頭君未還,畫下憶惜與君時,刀光劍影留傳說!作詞百餘為誰歌?
獨倚空閣望雁飛,把酒黃昏到月下,滿園桂香似人還!高舉空杯笑人醉,花笑我癡夢不醒。
一日聞君駕鶴去,惜歎人去名也盡!撫琴一曲送君魂,琴聲入耳顫吾心,相思淚下誰又知?
兒女之情還未斷,又到江湖風雨亂。行俠好義終不見,淚望孺弱葬他劍!兵臨城陷血染河,空恨自身力不敵!從此英雄劍下魂。
這是一首詞《離易合》,由早年端木珊所作!在那一年,它一直被民間的孩童婦孺廣為傳唱!而今能知道並真正與這首詞有關的人已經不多了。至今,還有為數不多的人傳唱,那是因為大意知道這首詞映出了所有普通家庭在一夜間失去親人的悲傷和無助!更寄托了端木珊等對詞中主人公的思念和痛惜。
那年甚至現在,雖有愛但大多是聚少離多!傳言說詞中人也因思成疾,整日生活在醉夢裏,雖聲名落敗但卻道出了人之真意。就像她說轉眼又到江湖亂,多少柔情,多少淚?而主人公卻隻能眼看這一切發生!
聞聲望去,適才念叨這首詞的聲音是出自一山穀中,山穀背後還有兩座大山,分左右而立,山下有地也有田但卻不過兩三畝,可見這主人家也是很清苦的!田地中的農作物長勢也是不好。田邊種有五棵桂花樹,樹下有草但卻無路!離桂花樹五丈遠的地方有間大屋!放眼四下望去這裏除了這座茅草屋以外,便再無其它人家。
房屋分四間,正堂裏有一桌、四椅,還有一衣著華麗的美貌少女和一個倚杖而立的老者,女子正在窗前來回走動,嘴裏正呤唱著剛才那首詞;而那老者卻呆呆的望著窗外。
就在女子剛念完那首詞時,老者卻轉過了身。
女子轉過身見老者正在凝望著掛在牆上的一副四仙圖,這圖上畫著的人並不是什麼神先!女子稱那老者為二叔。聽二叔說來這上麵畫的隻是四個凡人但可惜的是沒幾人知道他們的名字,就連二叔也隻是知道其中一個人的名字。
雖說那四個人都是同在一幅畫上,但四人所處的地方卻各有所異。
畫上有一人身著青衣,背劍立於高山上但又卻看不見他的麵,
有一人身著紫衣站在搖船上,手裏拿著一把扇子一樣的東西,他似在抬頭望著什麼?
有一人手裏握著劍似在刺著什麼?但他所刺的地方卻是空無一物。
還有一人,女子就在熟悉不過了!這畫中的人是個少女,她一身黑衣,衣似是被風吹起又像是她旋轉身軀所至!揚起的左手,也不知是何意?她便是端木珊了。
女子從沒聽二叔說起過這幅畫的來曆,也隻是知道其中一個便是端木珊!
“二叔,這最後一句含義是什麼呀?”
老者悠悠的轉過身,似在夢中驚醒,但又有些想不起剛才的話語:“你剛才說什麼?”
女子這才又把詞中的最後一句複述了一遍。
老者緩步向窗前走去:“十八年前,蓬萊人常來中原滋生事端,枉死的無辜百姓全被扔進了河水之中,一到冬天河水一幹涸,露出的則全是陷在泥土裏的白骨”。
女子從未聽二叔說過這事,雖然知道二叔知道的事特別的多,而今若不是問起還一直不知道,因為這些事二叔從來不會主動的多說一句。
女子猶歎說道:“想不到蓬萊人竟如此喪盡天良!”但轉念一想,又是疑問重重:“在中原發生這樣的事,朝廷難道真就任其猖狂?”
老者看了一眼女子,歎息道:“朝廷自然會管,但每出一次兵、便會丟失一坐城池!”
女子:“這是為什麼?”
老者似不想再說那件往事,但此時不知為何,竟顯得有些生氣:“朝廷事先有令,如若打不過,那就退兵!而且每年還得向蓬萊獻上無數的名妓和錢糧,後來更是猖狂,蓬萊人剛一至城下,有的城主就已棄城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