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候,黃山的千嶺萬壑都淹沒在雲濤雪浪裏,看遠近的山峰雲來霧去,猶如漫天的海浪滾滾而至,我的心裏也是浪濤拍天、波翻潮湧。
站在岩石上舉目四望,雲海滾滾湧來,雲霧隨著氣浪如同奔騰千裏的急流,呈現出洶湧澎湃、波瀾壯闊的景象。遠山起起伏伏,層層疊疊,被雲霧蒙上了麵紗,沉浮其中,露出一條條溫柔的曲線。我想起了吳冠中在《且說黃山》中對雲海的描寫:“放眼一望,茫茫雲海中浮現著墨色的山峰,千姿百態。峰巒之美多在頭頂,雲層覆蓋了所有的山腳、山腰,有意托出黃山之美。”
陽光從厚重的雲層照射下來,流雲更白,青鬆更翠,頑石更奇。流雲散落在諸峰之間,倏忽萬變,神奇莫測。風平浪靜時,雲平似鏡,映出群山幻影如畫、彩筆難描。遠處浪及天涯,峰頭似扁舟輕搖;近處仿佛潮來潮往、觸手可及。我不禁想掬起一捧飛來的雲團感受它的溫柔與質感。
待到微風輕拂,四方雲散,濃霧從群峰之間穿過,雲海逐漸收攏,越收越顯清淡,一線陽光像勇敢的騎士,掠過濃濃雲層,用其鋒利的刀尖,挑開厚重如絮的積雲,給雲層披上一件七色彩衣,頓時萬丈霞光升騰跌宕,群峰如水洗過一樣,又顯出雄偉瑰麗的麵目。
無論你是站在玉屏樓文殊台觀前海,抑或在獅子峰頂清涼台觀後海,還是翹首天門自鵝嶺觀看東海,或是徘徊在排雲殿看西海,都有同一感受:四海翻騰雲水怒,黃山震蕩風雷激!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歡呼,雲海嗬,真美!畫家會取出速寫簿,飛快地將這壯麗的景色畫入本中;攝影家會換上廣角鏡頭,將這千載難逢的刹那,定格在彩色膠卷之中。即使不會速寫也不會攝影的觀眾,同樣會用心記下這神奇美妙的瞬間……
黃山雲海,有時濃妝淡抹,有時千奇百態,有時暗雲飛渡,有時彩雲逐日。其來時所有山峰都跟著飛動飄蕩,雲飛水飛山也飛,山動天動人也動,她把大自然的神奇靈動表現得淋漓盡致。她悄然起於山巔,穿行於群山峻嶺之間,在風伯的縱容下,時而上升,時而下墜,時而盤旋,時而舒展,時而緩步,如此,呈現出天下少有的雲海奇觀。
黃山雲海,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這種高深莫測的變幻,這種無序組合的奇妙,不正是給人一種永不滿足、永遠上下求索的啟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