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捧書品茗度冬夜(1 / 1)

英國科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

我喜歡讀書,尤其在這冬天漫漫長夜,點一盞暖燈,泡一杯清茶,捧一本喜愛的書,且飲且讀。

去圖書館讀書,需屏息靜氣,少了一分自由和愜意;在書店讀書,無處坐臥,還需時時經受書店老板的“掃描”,多了一份提心吊膽和誠惶誠恐。

唯有在家中,或坐於書桌前,或站於書櫃下,或擁被臥床,坐、臥、站、躺,全憑自己喜好,全依個人性情。

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受財力製約,暫不能行萬裏路,我可以讀萬卷書。

沉迷書中,可以感受到書為你展示的浪漫,感受到形形色色的世相和人情冷暖,還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獨運。沉迷書中,可以為李白的瀟灑叫好,為蘇軾的豪放折服,因魯迅的冷峻深邃而冷靜,被冰心的情真意長而感動。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增長智慧,使人知禮儀、長愛心,使人明是非、懂廉恥。與書為伴,不會孤獨,隻會使生活充滿情趣,使身心得到愉悅。

方知,讀書是一種享受。

隆冬清夜,孤星伴著一彎眉月點綴在窗口,坐在台燈的寂寞裏,似乎更容易與書中人親近。

古諺雲:“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漢代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醫愚。”宋代詩人黃庭堅更絕:“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口臭。”讀書,可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情。

造燭為明,讀書知理。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

因為書,我認識了要用整整一生來換取三天光明的海倫·凱勒;認識了要放棄一生榮華富貴,去換取與知心人傾談的納蘭容若;還有母親符拉索娃、茶花女瑪格麗特、傷心少年維特……

“讀書隨處淨土。”因讀書,便能從世俗的喧囂中尋處綠蔭,而書總也不因了你的冷遇棄你而去,它隻會在原處靜靜地等你回來,然後將你的心浮氣躁變為氣定神閑。

“書不厭百回讀”,有的書讓你心動,有的讓你牽情,有的攝魂,有的驚濤駭浪、奔騰呼嘯,有的風平浪靜、天海一色,有的清澈舒緩、波瀾不驚……讀這樣的書,不僅要用眼睛,還要用心,有的甚至要用全部的生命。

而個中樂趣,豈是筆墨所能形容!

讀到會意處,抬起頭,看杯中清茶在沸水中慢慢舒展它們的阡陌,冒出一縷縷熱氣扭動纖細的腰肢,慢慢地,上升,上升,直至消散……

感覺就像月圓之夜步入空庭,清朗月光灑遍全身。

“茶也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須花。”清影孤燈,一人靜坐,有書有茶,足矣!

多讀一本好書,多活一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