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2 / 2)

青銅器的紋飾大多變形誇張、比較抽象,因此“神秘怪誕”是千百年來人們給予它的評價。但是通過本書的解讀,你會看出青銅器的紋飾也有一定的規律,並不十分神秘,大致可分為幾何紋與動物紋兩大類。

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了不同時代的青銅器約6000件,僅西周青銅器就近2000件,其中國寶3件,一級重器183件。本書選用了館藏青銅器中最精美且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其中除了三件國寶外,絕大多數為一級品,也有個別二級文物。

(二)多姿多彩的曆代陶俑

陶俑是用陶土燒製成的以現實中的人物或動物為主要表現對象的陶塑作品,在中國古代美術雕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陶俑用作古代陪葬的明器,是中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了不同時期的各類陶俑逾萬件,其中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的陶俑最為精美和集中。本書選用了上起秦、下訖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各類陶俑60件(組),其中以被確定為國寶的唐代“三彩駱駝載樂俑”最為精彩。

(三)精美絕倫的金銀器

金銀器是指用黃金和白銀加工製作的器皿飾件等。金和銀都是稀有貴重的金屬,有著美麗的顏色和奪目的光澤,抗酸堿,耐腐蝕,延展性能良好,很早就被賦予了貨幣功能,成為財富的象征。幾千年來,金銀器一直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珍愛。中國也不例外。

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的以唐代為主的金銀器近千件,本書選用了上起秦、下訖宋包括5件國寶在內的60餘件(組)有代表性的精品。

(四)獨具魅力的唐墓壁畫

唐墓壁畫是指唐代繪製在貴族墓葬內壁的繪畫作品。這種獨特的傳統藝術,是中國幾千年來“事死如事生”觀念的表現形式之一,反映了古代人們的精神信仰和風俗時尚。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有唐墓壁畫1000多平方米,計540幅,是從近20座唐代墓葬內壁揭取下來的真跡,已經修複可供觀賞的為293幅,其中國寶級5件(組、本書選用了以章懷太子、懿德太子及永泰公主、新城長公主為主的唐代墓葬中出土和揭取的壁畫60餘幅。這些壁畫可謂中國古代繪畫的經典,盛唐生活的再現。

雖然按照我國文物分類標準來看,“國寶”級之說尚存異議,但從廣義上講這些凝結著先民智慧與創造、記錄著人類文明進程的文化遺存,不僅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見證物,而且是曆時幾千年經各種劫難後幸存至今的真品,在世界文化寶庫中,在廣大人民心目中,都是不可再生的珍寶。這也正是我們這套叢書稱之為“國寶”的理由。

這套叢書的編寫是為了改變博物館長期以來缺少未成年人讀物的老麵孔,為孩子和家長們提供一套了解曆史文化、認知家鄉文物的課外讀物,以便更好地發揮博物館對未成年人教育的積極作用,借以弘揚祖國優秀曆史文化和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為促進國民素質教育盡一份綿帛之力。

為了達到編寫的目的,使這套叢書區別於以往同類圖書的寫作模式,我們特組織具有副研以上職稱、熟悉文物並有一定博物館社會教育經驗的專家編寫,同時征詢了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中小學教師的意見。形式上力求活潑鮮明,一文一圖或多圖,既有文物的全貌,也注意突出細部特征;語言上深入淺出,生僻字皆有注釋;所引文獻均作翻譯;內容上既注意把握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又特別強調客觀真實地揭示文物的內涵。

這套叢書也是文博工作者奉獻給未成年觀眾的一份愛心,我們衷心希望能夠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我們也希望這套叢書能夠成為連接博物館、文物與未成年人之間的紐帶;我們更歡迎拿到這套叢書的朋友們給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