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轉星移,歲月更迭。
當曾經高山仰止的人如今已英雄垂暮,健魄強壯的體格,意氣風發的神態,奮不顧身的勇氣,都已成為過去,卷入曆史的洪流。再無多少人還對那幾天皇城的慘案刻骨銘心的恐懼著,他們隻記得現今的聖上勤政愛民,兢兢業業,深得民心擁護。
幾十年治理下來,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江湖中前輩高人,或隱世獨居、淡出江湖,或浪跡天涯、行蹤縹緲,讓很多後起之秀得到施展拳腳證明自己的機會。尤其是十年前,逍遙派掌門之子白苒憑借師祖葉無笙當年的名頭和一身出神入化的絕學逍遙掌助其父白賀天奪得武林盟主之位。年少英才,一舉震江湖,成為當時江湖熱議的話題,而白苒本人更是成為江湖豪傑與少年英郞爭相結交的對象。
而廟堂之上,曾經風頭正盛的簪纓世家林家卻急流勇退,在大家都以為一代帝師本應風光無限的時候,林燾卻選擇了請辭,任當今聖上如何勸阻都無法動搖他的決心,最終聖上隻能退讓一步,讓其頂替了之前翰林院一位貪汙受賄學士的空缺,派其掌管典籍。雖說官級不低卻終究是個閑職,不免讓眾人心感微妙,於是聖上又大手一揮,禦賜牌匾一幅,上題有“一代帝師”四個大字和玉璽蓋印,以這樣的方式肯定林燾的身份。
曾有與林燾交好之輩十分不解他的做法,私下詢問原因,林燾隻老神在在的說了句“天心不可測”便不再多言。
每日隻按時去翰林院報個到,便悠閑自在的回家在自家花園飲茶、看書、下棋,日子好不逍遙自在。
如今,兒子頂替父位在翰林院供職,林燾便徹底空閑了下來,將注意力放在了孫子孫女身上。而他和夫人終究是隻有林天佑一個孩子,倒是林天佑不負他娘親的期望,其妻一連生了三個孩子,隻是生產中還是傷了身子,在最小的隻有五歲的時候,便撒手人寰了。現在林燾每日必親自教導他們,悉心栽培,待他們長大成人,能獨當一麵的時候,京城早遍布了他們才學品德的盛名。
長孫林玘,年方二十,麵目俊朗,溫潤如玉,瀟灑自如,盡得其祖父林燾真傳,如今官拜禮部侍郎,是後輩良才之中的佼佼者。十七歲便憑著殿試‘論國策’一題,得聖上欽點,成為當之無愧的狀元郎。而他書寫的‘論國策’中的管理方針得到了聖上的大力讚揚和貫徹實施,文章中開辟蹊徑的新思想更是得到了儒士名師與眾學者的一致效仿。
長孫女林珞,芳鄰十八,生的貌美如花,姿色頗為豔麗秀美,且自小性子強勢,便帶有京中其他女子少有的幾分爽利勁兒,又有第一帝師親自教導,其才略不在男兒之下,更為其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魅力,享有“京城第一女子”的美譽。如今更是與其兄齊名的才子陳明東喜接連好,伉儷情深,羨煞京中的一眾癡男怨女,一時傳為佳話。
小孫女林瓏,正值碧玉年華,其樣貌、學識以及品德京中眾人知之甚少。隻傳聞此女自小身子薄弱,湯藥不離身,更是見不得一絲風寒,所以林家眾人將其保護的甚是仔細,基本不在人前露麵。就算露麵那也是極為親近之人,很難打聽到關於她的任何消息。
於是眾人猜測,五花八門的什麼都有。比如,這女子先天不足,從小湯藥不離身,怕還是個不良於行的,恐活不長久;許是這女子容貌、才學都不及其姐,恐有辱家風,便閉門不見;‘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也許這女子無才無德,其祖父便勒令她不許出家門半步......
不管京中眾人如何猜測,林府依舊是林府,不會因為各種妄言而有所改變。
林府,書房內。
一高大身影來回踱步,極其坐立不安,直到聽見門‘吱呀’響起,才回轉身往門邊衝去,嘴裏還說著:“父親大人,您可算來了!”
來者不疾不徐,看著有如熱鍋上的螞蟻之人,眉頭下意識又蹙了起來,訓斥道:“天又沒塌下來,作甚這麼沒樣子!都是三個孩子的爹了,做事還這麼毛毛躁躁的,成何體統。”來者正是一代帝師,現今的閑散人林燾,而另一人是他夫人求子多年都未成功的,他唯一的兒子林天佑。
“父親大人,恐怕這次天真的要塌了。”林天佑望著自己的父親苦笑著說道。
“怎麼回事?”對自己的兒子,林燾的教導相當嚴格,縱然不滿他種種,可一代帝師的名頭不是白當的,能差到哪去?林燾也意識到事情也許不簡單,趕忙沉聲問道。
“父親大人可還記得方玄堂,方伯父?”林天佑小心翼翼的問出聲。
“自是記得。”林燾皺皺眉,答道。
“那父親大人可還記得當初的約定?”林天佑再次詢問。
“當然,這有......”林燾對於自己兒子這樣的詢問顯得極為不滿,正待發作,卻忽的一頓,望向林天佑,“你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