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清早,沒有人通知,卻還是有好多人,圍在王海明家的一塊地前麵,不是大家閑的沒事做,而是想看看,這播種機,是不是真的和王海明說的一般,那麼神奇。
剛開始王海明看到這麼多人為了過來,還嚇了一跳,一位出了什麼事情,後來看到大家都是來看播種的才釋然。
大家都圍在這裏,王海明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很是高興。當外麵都已經機械化的時候,自己的鄉村竟然還是手工勞動,王海明很是無奈,憋屈,正好決定,借用這次播種機的事情,給大家普及一下新知識。
播種機不是很大,完全可以一個人獨立操作,在添加汽油,倒入玉米種,以後,王海明發動機器,在大家驚訝的目光中,播種機緩緩前行,並把玉米種均勻的播種在土地裏。
來來回回,十幾趟,不到二十分鍾,一畝地就播種完畢,讓旁邊的人羨慕不已,畢竟如果手工播種的話,至少需要一個小時,這還是強壯勞動力的情況,要是一些體質弱的人,或者女人,而且播種一般需要兩個人,一個刨,一個放種子,用的時間肯定會更長。
事實勝於雄辯,王海明雖然除了打招呼以外,什麼都沒有說,但從周圍熱切的眼神中,不難看出,大多數人已經認可了眼前這個鐵家夥。
其中有個年紀大一點的大叔,有點不相信的來到地裏,扒開覆土,看看播種機,實際的播種效果如何,會不會沒有種子,或者出現一堆一堆的情況。
不過大叔很快就發現,覆土下麵,種子分布的很均勻,於是很滿意的笑了,這個情況,也讓旁邊趕過來的其他人看到了,是以對眼前的播種機,更加有信心了。
雖然有十五畝之多,但在王海明不辭辛苦的情況下,隻用了半天多一點的時間,就播種完畢了。
不過之後卻發生一個有趣的小插曲,那就是在王海明播種完畢以後,有好多家村民,都來借播種機一用,王海明一時難以決定,把播種機借給誰用,正好這時王海明看到,王貴大叔也趕來借播種機,心想正好把這個難題推給了王貴,自己可以匆匆的溜走。
“王貴叔,你來找我有事嗎,是不是來借播種機用的,我還有事,這播種機就交給你了”。王海明打了一個招呼,就一溜煙,收拾好除了播種機以外的東西,向家跑去。
“這小子,慌慌張張,難道有什麼急事,不過,這麼大的人了,怎麼一點也不穩重”。王貴對於王海明的匆匆離開,有點不解,也有點不滿。
王貴剛剛來到,就看到王海明打了個招呼,就跑走了,以為是有什麼急事,後來才知道原委以後,才恍然大悟,不由得心裏暗罵這個小滑頭,但臉上還不能表現出來,著實憋的有些難受。
對於王貴的不滿,王海明當然不知道,因為他正一臉“奸笑”,奸計得逞的模樣,趕到後山的山洞前。
因為昨天大多數人家裏的農活都快忙完了,王建招來不少手下 ,並加班加點,終於在晚上八點的時候,按照王海明的圖紙,改造完畢。
不在有垂直上下的入口,取而代之的是,寬四米,足以通過一輛小卡的正前門。
叢正麵而入,王海明發現,王建的工作做的非常到位,很是出色,沒有一點不合理的地方,而且,連自己還沒又發現的一些礙事的地方 ,都妥善的修整過了。
而且,在山洞的前麵,還整理出一塊空地,打上水泥地,是王海明留作曬糧食的地方。
看著太陽高照,天氣不錯,王海明就把空間中的小麥,倒在水泥地上麵晾曬一番。
王海明緊皺著眉頭,現在每天都會有上千斤的小麥被自己吸收,空間中的麥堆事越來越大,必須轉移出來,但畢竟數量也不小,要是被別人看到,不好解釋,這也是王海明悶悶不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