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談話共4小時。法拉奇對所提問題都得到直截了當的切中要害的答複,喜出望外。
法拉奇帶著訪問記錄滿意地走了。很快,8月31日和9月3日,法拉奇在美國的《華盛頓郵報》分兩次全文發表了她對鄧小平的訪問記錄,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各國報紙紛紛轉載,並評論說“這是鄧小平曆史性的、出色的答記者問”。法拉奇本人也非常得意,她說:對鄧小平的采訪是她“一次獨一無二、不會再有的經曆,在我的‘曆史采訪者’中,我很少發現如此智慧、如此坦率和如此文雅的。鄧小平是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中國的領導人中有位鄧小平是非常幸福的!”
意大利總統府的秘書長馬卡尼科更是讚不絕口地說:“法拉奇是個難以對付的人。她同不少領導人在采訪時都談翻了,可是她對鄧小平特別欽佩、尊敬,這很不容易。”
鄧小平巧妙而出色地通過法拉奇的筆,給世界所有關注中國安定團結政治局麵的國家和個人,吃了一顆“定心丸”。(詳見錢其琛:《一次極不尋常的談話》載《新中國外交風雲》第五輯,世界知識出版社)
毛澤東的去世,從另一方麵也可以說是毛澤東完成了他的曆史使命,有關他的功績和錯誤後人自有評說。在毛澤東去世後,曆史選擇了鄧小平,也可以說是鄧小平擔起了新的曆史使命。而當鄧小平也作古時,人們回頭一望,驚喜地發現,鄧小平給中國帶來了又一個春天,這個春天叫“改革開放”,於是我們把這一階段稱為鄧小平時代,是最合民心天意的了。鄧小平的偉大就在於他開創了一個新世紀。人們形象地說,毛澤東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鄧小平讓中國人民富起來了。
1986年1月6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照片出現在美國《時代》周刊該年度首期的封麵上,成為《時代》周刊評出的1985年“年度人物”。
《時代》周刊每年挑選封麵人物,一般在當年的11月間就開始了。這一年,最先被提出來的人物有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南非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黑人主教圖圖,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以及美國總統裏根。但在《時代》周刊高級編輯會議的討論中,這些人物都沒有得到高級編輯們的普遍支持。這時,鄧小平的名字被提了出來。正巧,《時代》周刊首席駐外記者鄧肯剛從北京回來,編輯會議就邀請他發表意見。鄧肯談了四個方麵的看法,大力舉薦鄧小平:1.鄧小平在中國推行的改革開放政策,深受人民愛戴,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因此得到改善。2.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生活的改善,可以協助保持世界局勢的平穩。3.中國經濟政策的徹底轉變,如果確實有效,將意味著對蘇聯模式的共產主義提出了另一個選擇。4.這個轉變,無論在正麵上與反麵上都將會影響世界其他共產主義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
鄧肯所舉的事實和在事實基礎上的推理,一下子就把猶豫不決的高級編輯們說服了。他們又通過投票,選擇鄧小平為1985年的“年度人物”。
按《時代》周刊通常的做法,高級編輯們投票的結果隻是提名,最後一關還要得到周刊總編輯亨利·葛侖瓦德的首肯。葛侖瓦德本人曾率《時代》周刊代表團在1985年10月訪問過北京,與鄧小平會晤過,鄧小平曾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仍很謹慎,他又問了高級編輯們幾個問題。他問:鄧小平的政策會不會失敗?得到的回答是:中國一般人民都支持他;可能會有高潮低潮,但是回到“文革”時代卻不可能。他又問:人民的支持有什麼征象?回答是:中國農村新舍的建造是人民生活改善的明證之一。於是葛侖瓦德當場拍板:“好,就用鄧小平吧!”後記多年來我寫了較多的領袖、將領的傳記文學和國共曆史上重大事件的紀實作品,每次都經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黨史研究室、軍事科學院、中央統戰部等有關部門審讀,經他們指出錯訛和提出修改意見,有效地提高了文稿的真實性。此稿亦如此。我對這一陣地上默默工作的同誌表示深深的敬意。
寫作如此長篇巨製,沒有朋友的幫助是難以想象的。此次要特別感謝為我提供采訪線索和材料、幫助我完成此稿的高玲、黎樂民、閔君、馮聲鶴、小賈、小趙、彭一文、劉加利、肖賀等同誌,沒有他們的參與,寫作將困難重重。
作者
200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