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紅胡子”入侵意大利(1 / 2)

對於桀驁不馴的德意誌諸侯,他是可怕的戰神,王權的象征;對於教皇,他是最可憎的對手,秩序的破壞者;對於意大利人,他是血腥的屠夫,他那紅色的胡子上沾滿了意大利人的鮮血……他就是德意誌國王兼神聖的羅馬帝國皇帝,紅色胡須的腓特烈一世,在他一生中曾經六次入侵意大利,他也成了整個意大利的噩夢。

進軍意大利

腓特烈一世生活在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此時的德意誌諸侯為了爭奪王位互相廝殺不休。作為德意誌最有權勢的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繼承人,29歲的腓特烈一世被選為了德意誌國王。這位新國王人高馬大,智力過人,因為他留著滿臉的紅色胡子,因此眾人給了他一個“紅胡子”的外號,這個外號在後來的幾百年裏成為了腓特烈的代名詞。雄心勃勃的腓特烈一世剛一上任就製定了國家的基本國策,那就是占領意大利富饒的北部和中部,以占領地的資源來供給自己的帝國。不過此時的德意誌王國名義上是以國王為尊,可國內的大諸侯都是重兵在握,像有“獅子”之稱的薩克森公爵亨利就對腓特烈一世的王位虎視眈眈。攘外必先安內,腓特烈一世要想對外用兵就必須解決國內的不穩定因素。他開始施展政治手腕,以巴伐利亞的領地為籌碼,誘惑亨利公爵和他建立了互助同盟。解決了最大的潛在對手後,腓特烈一世又揮舞著土地和爵位的空頭支票,一個個地安撫了手下的諸侯,徹底解決了自己的後顧之憂。

1154年,腓特烈一世率領著大軍發動了對意大利的遠征,這也是他前後六次遠征意大利的第一次。教皇尤金三世幫了腓特烈一世的大忙,他給正尋找出兵理由的腓特烈一世發來了一封聲淚俱下的求救信。原來此時的羅馬爆發了一場起義,老百姓在一位名叫阿諾德的教士的帶領下造反,起義者宣稱要廢除教皇的領地,讓教皇也和普通人一樣過儉樸的生活,廢除教會對人民的嚴厲管製。眼看著權位不保,尤金三世隻好向手握重兵的腓特烈一世求助,尤金三世還承諾事成之後要幫腓特烈一世加冕稱帝。喜出望外的腓特烈一世率領大軍日夜兼程,迅速到達了意大利。缺乏武器和訓練的起義者哪裏是正規軍的對手,起義很快就被鎮壓下去。

血腥加冕

腓特烈一世攻入了羅馬城,拯救了憂心忡忡的教皇。他覺得是時候收取報酬了,就要求教皇加冕自己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可天公不作美,教皇尤金三世剛剛在憂憤中去世,走馬上任的教皇哈德良四世是一個古板固執的人,他不但沒有對腓特烈一世感恩戴德,反而在加冕儀式上不停地挑剔著新皇帝的行為舉止,最後還要求腓特烈一世按照慣例,為教皇牽馬、扶鐙。心高氣傲的腓特烈一世早就被繁瑣的禮儀弄得肝火上升,現在這個自己保護下的教皇還敢讓自己給他牽馬、扶鐙,真是忍無可忍。隨著腓特烈一世的爆發,喜氣洋洋的加冕慶典眨眼間變成了血腥的屠宰場,在場的近千名教士倒在了軍隊的屠刀之下。盡管加冕儀式血腥無比,但也總算是有了這麼一個儀式,腓特烈一世堂而皇之地接受了“來之不易”的尊號,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血染意大利

腓特烈一世如願以償地稱帝後,開始全力控製意大利的各個城邦。當時的意大利是歐洲的商貿集散地,東方的香料和絲綢、西方的寶石和武器都在這裏交易,是整個歐洲比較富裕的地區。不過和發達的經濟相比,意大利在政治上卻四分五裂,各城邦各自為政,這種狀況無疑大大刺激了侵略者的野心。1154年,腓特烈一世召集意大利各城邦的代表,隆重地召開了隆卡利亞會議。這次會議重新申明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也就是腓特烈一世對意大利擁有絕對的統治權,從官員的任命到賦稅的征收都隻能由皇帝決定。意大利的城邦代表懼怕腓特烈一世那支強悍的軍隊,隻好在會議紀要上簽了字。不過,對意大利的財富垂涎三尺的腓特烈一世已經等不及用稅收等手段來掠奪財富,他直接命令士兵在羅馬城中大肆搶劫,將搶來的金幣和珠寶一馬車接一馬車地運回了德意誌。這種殺雞取卵的行為徹底激怒了意大利北部的城邦,他們組成了以米蘭為首的城邦集團,準備與紅胡子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