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沙漠之狐”隆美爾(1 / 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隆美爾和古德裏安、曼施坦因並稱“納粹德國的三大悍將”。在這三人中,隆美爾的經曆最富有戲劇性,他先被希特勒提拔為大本營衛隊長,後又因戰功卓越而被授予元帥軍銜,最終卻因涉嫌參與暗殺希特勒的活動而被迫自盡。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這樣評價他:“如果我可以撇開戰爭造成的破壞來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領。”

初入軍旅

隆美爾於1891年11月出生在德國南部城市海登姆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裏,他的父親是當地的中學校長,母親則是學校的普通教師。在老師和同學的眼裏,童年時代的隆美爾是一位愛學習、守紀律的好學生。他體質柔弱,性格內向,書生氣十足,愛好數學和機械,最大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工程師。最初,隆美爾對於軍事不是太感興趣,但在父親的鼓勵下他最終報名參加了德國陸軍,隨後進入了但澤皇家候補軍官學校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隆美爾是一個普通的步兵排長,他跟隨著大部隊轉戰於西線、羅馬尼亞和阿爾卑斯山地。此時的隆美爾經過戰爭的錘煉,已和學生時代大不相同。他不但意誌堅定、勇猛過人,而且還成長為了一名“智將”。1917年時,隆美爾已升任少尉連長。在一次戰鬥中他率領部隊大膽穿插,經過50多個小時的急行軍突襲到敵軍身後,俘獲敵軍5000多人、火炮30門,隆美爾從此一戰成名。

逞凶法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隆美爾曆任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等職務。1938年,隆美爾出版了個人專著《步兵進攻》一書。這本書偶然間被希特勒看到,他對書中“進攻、進攻、再進攻”的軍事思想大為讚賞,決定接見隆美爾。結果兩人相見甚歡,看起來風度翩翩,儒將氣息極濃的隆美爾被提升為元首大本營衛隊長、少將軍銜,成了希特勒身邊備受寵信的近臣。

1940年初,隆美爾在希特勒的安排下調任第7裝甲師的師長,他終於和自己最喜愛的裝甲兵結了緣。當年5月10日,希特勒發動了蓄謀已久的閃擊法國的行動,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一馬當先,成了德軍的“先鋒官”。5月12日下午,隆美爾率部抵達馬斯河,此時河上的兩處橋梁已被撤退的法軍炸毀,德軍前進的步伐受阻。隆美爾不但和步兵們一起第一批渡過了湍急的河流,還指揮坦克通過浮橋渡河,打退了法軍的反衝鋒。在此以後,隆美爾的裝甲師一路高歌猛進,與友軍部隊的距離越拉越大。而隆美爾則是親自乘坐著坦克,衝鋒在全師的最前方,又將第7裝甲師的主力部隊甩在了自己的身後。隆美爾的這種驍勇表現讓希特勒都感到不安,希特勒不得不一遍遍地給隆美爾發電報說:“你讓我夜不能寐,所有人都在擔心你的安全。”

6月20日,第7裝甲師占領了法國西北部港口城市——瑟堡,成為最先抵達英吉利海峽的德軍部隊。在40天的戰鬥中,隆美爾的裝甲師向前推進了350多千米,俘獲法軍9.7萬人、裝甲車輛485輛、卡車5000輛、火炮數百門,而第7裝甲師僅僅付出了傷亡2000餘人的代價。此戰過後,第7裝甲師成為了德軍裝甲部隊中戰績輝煌的王牌師,而隆美爾也榮獲了一枚由希特勒親自頒發的“騎士鐵十字勳章”。在這次對法作戰中,隆美爾總結出了一條經驗:在兩軍交戰時,誰先用火力壓製住對方,誰就可以獲得勝利;在戰場上靜待戰況發展的人,往往會被對方擊敗,因此即使沒能準確地發現敵軍目標,也要先發製人。這個經驗成了隆美爾的軍事信條,在北非戰場這一理念被他很好地貫徹了下去。

沙漠之狐

1941年2月6日,剛剛被晉升為中將的隆美爾奉命前往希特勒在柏林總理府的辦公室。在那裏,希特勒遞給了他一本印有英國北非遠征軍司令奧康諾中將照片的雜誌,隆美爾馬上領會了元首的意思——德國要出兵北非,幫助即將崩潰的意大利軍隊挽回敗局。很快,隆美爾被任命為德國非洲軍團司令,並於2月12日先期抵達了北非。

當時北非的意大利軍營中彌漫著失敗和恐懼的氣氛,上至軍官、下至士兵都對戰爭的前途完全喪失了信心,大部分人已經捆好了包裹準備撤回意大利。隆美爾到達非洲之後,立即以手中僅有的兩個德軍步兵營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身著沙漠迷彩服、頭戴鋼盔的德國士兵頂著灼熱的烈日氣勢洶洶地走過閱兵台,這讓意大利人深感震驚。讓自己的友軍多少鼓起了些士氣後,隆美爾於3月31日掀起一陣進攻旋風,一個德軍裝甲師和一個意大利裝甲師組成的混合部隊向英軍發起了攻擊。英軍一時間猝不及防,不到一個星期就狼狽地退卻了近300千米,而德軍則像惡狼一樣緊追不舍。隆美爾率領著他司令部的指揮人員乘著指揮車,衝在部隊戰鬥最激烈的地方,親自進行戰場指揮。4月6日,英軍第8集團軍司令奧康諾中將在撤退途中被德軍先頭部隊俘虜,德軍占領了除港口托卜魯克以外的大片地區,而隆美爾的不少坦克隻剩下了“一湯勺”的油料,機槍也隻剩下了最後一排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