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龍燈會橫林拔頭籌病永川徒手伏雙牛(1 / 3)

第二十二回 龍燈會橫林拔頭籌病永川徒手伏雙牛

鬣鬣長鬃,口吐腥紅,電目炯炯。借五洲雷電,威風八麵,千江雲水,吞吐長虹。來到人間,神威不減,豪氣獨領萬世雄。行來處,有千人儀仗,萬眾相擁。

行來遍地狂風,看卷起飛塵透九重。似翻身大蟒,千鈞有力,麒麟卷尾,虎虎生風。潮起錢塘,昆侖雪崩,呐喊山呼震長空。天地動,看人間巨霸,唯我神龍。

這首《沁園春·舞龍燈》,上闋寫的是龍之神威,下闋寫舞龍氣勢。江南龍燈,世代相傳,大凡龍燈有會,便是傾巷觀看,全城出動;舞龍時地動山搖,人如潮湧,景象十分壯觀。

上回說到,那廷侃因將少軍打得遍體青紫,被太公一頓責備,要他成全了婉兒和少軍,廷侃當時雖沒同意,但回去想了一夜,自感不對,因此,第二日早上一早便來看少軍,叫他回去轉告父親,讓人上門前來提親。少軍聽了,感激萬分,知道廷侃同意了他和婉兒的婚事,不由得嗚咽著點頭答應。

廷侃轉身見銀生在他身後正看著他,他不知是愧疚還是感激,他一把拉過銀生,撫摸著他的頭,又是感激,又是愧疚地道:“大叔糊塗,你別笑話。村裏這麼多孩子,就數你最明理,又會疼人,等事成了,讓婉兒他們來謝你吧!”

永川這時也來了,他站在銀生旁邊解釋道:“我原不如銀生清楚,隻道是他來拐我妹妹,所在才發這麼大的火。”

銀生對永川道:“你就別解釋了,誰不知道你護著婉兒妹妹?反正都是自家人了,今後的日子長著呢。”

永川聽了,訕訕地笑了起來。

廷侃走後,銀生高興地抱住少軍,兩人在床上打起滾來,直痛得少軍大聲叫喚,他才想起少軍身上傷還沒好。

少軍回去後,果然叫父親前來說合。因廷侃先已心許,且又有太公從旁撮合,這事也沒什麼難度,於是雙方選個吉日,將婚定了。這一下可以說是郎才女貌,雙璧無瑕,一對天作之合,眾人無不稱羨。轉眼到了過年時節,廷侃裏外忙碌了一番,準備將兩人的婚事辦了。

迎親的那天,奚家塘張燈結彩好不熱鬧。因金少軍是黃家班有名的小生,黃家班更是全力以赴,一應儀仗,全如戲中。這邊廷侃因是自己操辦的第一樁大事,也是十分隆重,家裏牆壁粉刷一新,門裏門外,屋前屋後都披紅掛綠,到處裝扮得喜氣洋洋。才剛日上一竿,廷侃就在門外張望,等那金少軍的轎子前來迎接婉兒。村裏的一班年輕人都聚在屋裏,隻聽村前大路上響起迎親嗩呐聲,大家就趕忙吩咐點燃延露香帚,燃放鞭炮迎接新郎官。

一會兒,迎親隊伍來了,大家高高興興地燃放鞭炮,迎接新郎官的到來。

村裏的年輕人因金少軍長得俊雅秀美,且是武小生,故有意探他的功夫,花轎進村時,鳳祥等幾個青年人故意作惡,將他胸前的一個大紅花結搶下,用竹竿將花結掛在了永川門前的大櫸樹上,不給他任何東西,讓他自取。

那金少軍看看吉時將到,缺了那東西又無法去迎親,再看那花結掛在離地一丈二三尺高的樹枝上,旁邊又無梯子,實在無法,他也顧不得斯文,將衣服一束,吸口氣縱身一躍,半空中一個鯉魚打挺,身子離地丈把來高,伸手一探,將那花結輕輕探在手中,然後麵不改色心不跳地落在地上,把那花結掛在胸前,然後躬身作揖,要求讓路。

眾人看他取得如此輕巧,功夫確實不錯,深為婉兒嫁得這樣郎君而高興,不覺齊聲鼓掌喝彩。

金少軍被請進門,用了雞蛋紅棗點心,然後起轎回府。當天是吹吹打打,好不熱鬧。

且說常州有一個舊例,結婚的次日是新娘子回門。按規矩,新婚夫婦於次日是必定要回娘家來的。回門的那天,新娘子和新郎官不能自行回家,必須由阿舅來新郎官家領同回家。

這永川是婉兒的哥哥,也是少軍的唯一阿舅,所以理所當然在第二天婉兒回門時,永川必須到少軍家去將少軍請回來。所以第二天一早,這永川受廷侃之命,叫了一頂兩人小轎,一早就往城裏後駁岸唐家灣來接自己的妹妹婉兒回家。

那金少軍原是黃家班班頭金茂榮的兒子,這金茂榮雖說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但家中日子還算好過,在唐家灣東段白雲渡邊上造了三間三進共九間房子。其中這頭進也是高門大院,造得頗有氣派,這轎子可以從大門一直抬到天井裏。

這永川到了唐家灣,他也毫不客氣,直帶著兩個轎夫,將一頂青布小轎停在門口。自己帶著兩個轎夫,昂然來到二進客廳坐下,隻等吃過點心後接了婉兒就走。

且說這黃家班到奚家塘唱戲,對永川的神力有所耳聞,後來金少軍和婉兒相戀想私奔,被廷侃一頓好打,這全班人馬知道後心中實在有點抱不平。按照地方上習慣和規矩,他們料定永川今日必定前來接新女婿回門,因此,他們也不和金茂榮招呼,徑自想了個法子,一來想趁機刁難刁難永川,讓他出出洋相,幫著金家出上一口氣。二來也想看看他永川到底有多少力氣。

那永川在二進客廳按禮用過點心後,那金茂榮拿了一包喜錢交給永川,然後由永川攙著妹妹婉兒和少軍從二廳向前廳出來。到了前廳,永川見那大門被虛掩上,他也不在意,順手就把大門拉開,卻見門前不知何人何時移來一對老大的石獅子把大門給堵住了。

永川一看,心中會意,知道人家有心看他的好看。他見那石獅子每隻足有一千二三百斤重,心想:“這點小事還想難我?”於是,他鼻子一吸,輕蔑一笑,隻當無事一般,向看著他的人點了點頭。

門外這時站滿了觀看的人,他們想看看,今天這金家的阿舅老爺到底如何處理這對石獅子。

少軍自娶了婉兒,心裏如蜜一般甜,哪裏還想著以前的事,見有人移石獅子將門攔住,生怕得罪了永川,於是大聲叫道:“是誰在開玩笑?快把這東西搬開!”叫了三聲,沒有人應。他正想自己動手,永川在旁一把拉住了他,一邊道:“你且旁邊站著,既然有人送禮,這禮不能不收。”說著,他走到門前,雙手兩掌向外往兩隻石獅子中間一插,隻輕輕一扳,就把兩隻本來並在一起的石獅子分開撥出一條道,然後自己走了出去,接著又回過身來,將兩隻石獅子三挪兩挪,就挪到金家門前的兩旁,然後麵不改色心不跳,走進門去,攙了自己的妹妹,就走出門來,直向停在一旁的轎子走去。眾人看了,無不麵麵相覷,個個嘖著舌頭,讚歎不已。

那婉兒到了轎前,掀開轎簾,正待進去,卻一下愣在那裏,望著永川直發呆。

永川起先沒有在意,看婉兒站了一會還不進轎,覺得奇怪,伸頭一看,原來,那轎子裏,不知是誰放進了一塊二尺來見方的大青石。那大青石不大不小,正好和轎子的麵積差不多大小,如同定做的一般,滿滿實實地嵌在轎子坐凳下擱腳的地方,內行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放石頭要不是有點本事,休想把這塊石頭放進去。

永川看了看,見這石方磨得雪溜光滑,是用整塊青石做的,上麵還有一個碗大的方洞,估計原來這是用來豎旗杆用的,少說也有五百斤重。他看後心下暗笑:“你這點兒分量也算關子,我若給你們難住了,豈不是笑話,也好,今天我就不妨露一手給你們看看,免得我妹妹日後在這裏你們不把蘿卜當小菜。”想著,他笑著對兩個轎夫道:“今天的禮物這麼多,你們看,是把這玩意拿回去呢,還是留下來?”

那兩位轎夫也機靈,笑著對永川道:“大爺,拿了走是不好意思的,依我們看,還是請大爺把它留下才對!”

永川道:“既然你們二位這麼說,那好,我就依了你們。”說著他將袍子一束,左手撩開轎簾並抓住轎杆,然後身子一彎,右手往那方石底下一抄,屏住一口氣,就將那石塊提了起來,然後小心翼翼地將那石頭移出轎外,將它舉過頭頂,用力擲到了旁邊空地上。然後他拍拍身上的塵土,轉身將婉兒攙進轎子,放下轎簾揮手吩咐轎夫起轎。

眾人看了,齊聲喝彩,一起為他鼓掌送行。

永川仿佛無事一樣,既不張揚,也不向鼓掌者致謝,招呼過少軍,隨在轎後和少軍一起往奚家塘而來。

廷侃因兒子長大,日漸聽話,心下也大有著落。過了兩月,這婉兒有了身孕,寶雲怕少軍少年夫妻不懂節製,便將婉兒從城中接回家來侍養。那婉兒從城中回來,帶了許多糕點,廷侃想自己一時也吃不了這許多,便揀了幾樣酥軟一點的給太公送來。

兩人正在堂上談話,忽然清溪裏正來向太公傳話,說陽湖縣為宣揚太平盛世,傳下令來,要求今年五月十六會龍節舉行龍燈會,全縣十八鄉都要按舊俗習慣將各自的龍燈到東橫林參加調龍燈比賽,縣裏對到橫林參加比賽並奪魁者獎白銀百兩,綢緞百匹。村裏經過討論,這白銀百兩和綢緞百匹數量也不算小,村坊雖小,但實力尚可,因此決定也去參加,請太公幫著出人出力。

太公聽說是村裏決定,也是地方上麵子,應當全力以赴,當下便點頭應允,答應村中抽青壯男兒參加。

原來,這陽湖縣定東鄉清溪裏的一班青年,聽說縣裏進行龍燈比賽,有獎白銀百兩,綢緞百匹,一個個情緒高漲。大家湊錢製作了一條白龍龍燈,這條龍燈從頭至尾二十九節,龍身通體用加厚繡花銀緞綴成,龍頭以櫸木為骨,龍須用琉璃珠子連綴成串,重約六十來斤。龍身每節五尺,鱗片用銀絲繡繪,龍的背鰭上同樣綴有琉璃珠子,重十三斤。龍尾七尺,同樣鑲以琉璃,重二十三斤。整條龍珠光寶氣,華麗富貴,神采靈動,舞動時銀光閃耀,寶氣翻騰。隻可惜這龍頭看起來富貴,但因其重達六十來斤,一般人舞起來開不了步,開了步的被這龍頭的重量拗得頭重腳輕,步履踉蹌。偶爾有幾個力大的,也可舞上幾下,但要不了一刻工夫,就會氣喘籲籲,力不從心。

這清溪裏正胡世雄是個好勝心極強的人,他碼算一下眼下清溪裏正是人氣旺盛,財力豐厚之時,因此,其一心一意想由自己裏的這條白龍代表定東鄉參加全縣龍燈比賽,並奪頭魁,因此,他把平時與自己相好的人,親近的人都安排進這龍燈隊,思量到時奪了魁,好得實惠。哪知到了離燈會開賽時間隻有半月之時,他看看自己的龍燈隊舞起來的龍燈就像一條生了病的大蛇,拖拖拉拉半點生氣也沒有,於是不得已隻好來求教太公。

那一天,胡世雄將清溪裏各村的頭目和太公請到清溪庵門前的大場上,叫調龍燈的人將龍燈表演給裏中的這些長者和士紳們看,讓他們提點意見,目的就是要太公出麵指點,到時自己可以順水請求。

太公其實明白胡世雄的目的,在觀看時,他見初時這銀龍翻騰,還有點活氣,但一刻鍾下來,這舞龍頭的跌跌撞撞,舞尾巴的慢氣吞吞,整條龍就僵了下來。

舞完後,眾人紛紛說好。唯有太公既不說好,也不說不好,隻是沉默著不出聲。

胡世雄看看機會差不多,便上前對太公道:“太公,實不瞞您老說,今日請諸位前來觀看,其實就是想得到你的指點,我想,您老一定不會說好吧?”

這時胡太公在旁,他聽了胡世雄的話,對他說道:“我看這龍燈製作外形雖然漂亮,但舞起來半死半活的,你不換人,怕今日之事也是多做的了!”

胡世雄道:“前輩說的是,我原是出於私心,隻把自己的人放在裏邊,現在看來,凡事還私心不得,兩位前輩不指教,恐怕這事隻好偃旗息鼓了!”

太公看他出言摯誠,覺得過度敷衍便不是君子雅量,於是對胡世雄道:“調龍燈之道,這頭要猛,尾要活,舞動之時要不見中間有人,換句話講就是舞時一定要舞得快,讓人產生錯覺,隻見龍在滾,不見人在走。這頭要猛,就是龍口大張,要有猛虎撲食般的感覺,體現出龍的凶、猛、狠。尾要活,就是掌尾的人要機靈,翻、跳、騰、挪要身輕如燕,龍尾擺動要甩得有力,翻卷掃動能觸物便倒,這樣的龍燈才叫龍燈。”並講了龍燈的行龍、飛龍、舞龍、盤龍、滾龍、絞龍、鬥龍、穿龍八要。

胡世雄聽了,不覺渾身大汗淋漓,一臉沮喪,半晌才道:“你何不早說,我還以為這舞龍燈就是舞舞而已,原來這裏麵還有這許多文章。您老人家是否可以親臨現場指導一下。”

太公聽了微微一笑道:“這龍燈是舞舞的,但這是看龍燈人的感覺。舞龍燈人可不是這樣,應懂得舞龍燈的八要,不然,這千百年來的龍燈就沒有學問二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