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塔橋是一座吊橋,最初為一木橋,後改為石橋,現在是座擁有6條車道的水泥結構橋。河中的兩座橋基高。7.6米,橋基上建有兩座高聳的方形主塔,為花崗岩和鋼鐵結構的方形五層塔,高40多米,兩座主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頂和5個小尖塔,遠看仿佛兩頂王冠。兩塔之間的跨度為60多米,塔基和兩岸用鋼纜吊橋相連。橋上塔內展示有此橋的結構及倫敦市內各橋梁的曆史。上層的步行橋廊均是玻璃窗,可憑眺倫敦美景。從橋上或河畔,可以望見停在不遠處河上的英國軍艦“貝爾法斯特”號,這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英國保存得最完整的軍艦。
倫敦的傳統地標——大本鍾
大本鍾即威斯敏斯特宮鍾塔,位於威斯敏斯特橋的南麵橋頭,與英國議會大廈相連。鍾樓高79米,鍾樓四麵的圓形鍾盤,直徑為6.7米,是倫敦的傳統地標。
英國議會大廈原來並沒有鑲嵌大本鍾,1834年,因有人在議會大廈爐子裏大量焚燒政府文件而引起火災,把大廈夷為平地。1840年議會大廈開始重建,大本鍾1859年建於議會大廈主體的東北角,由當時的工務大臣本傑明·霍爾爵士監製,耗資2.7萬英鎊,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取名為大本鍾,本是本傑明的昵稱。
這座大鍾盡忠職守,陪伴了倫敦人一個半世紀。2009年5月30日,大本鍾迎來它150歲的生日,大本鍾締造者——英國懷特查珀爾鑄鍾廠當天宣布大本鍾150歲生日。大笨鍾自安裝成功以來不停歇地運行,除偶爾因為天氣、機械故障或者意外狀況短暫“安靜”一下以外,至今隻經曆過4次整修,分別在1934年、1956年、1990年和2007年。
威斯敏斯特宮與白金漢宮
威斯敏斯特宮,又稱國會大廈,是英國國會上下兩院的所在地。坐落在泰晤士河的西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築。11至16世紀,英國曆代國王都居住在這裏。宮殿於1834年、1941年曾兩次發生大火,原有建築大半被燒毀,宮內有一處最古老的古跡,那就是威斯敏斯特大廳。它是“征服者”威廉一世的一個王子所建,為現在唯一保留下來的1097年的建築物。
白金漢宮是英國的王宮,位於倫敦聖詹姆斯公園的西邊,1703年為白金漢公爵所建而得名,最早稱白金漢屋。從1837年起,英國曆代國王都居住在這裏。維多利亞女王是居住在這裏的第一位君主。現這裏仍是伊麗莎白女王的王室住地。女王召見首相、大臣,接待和宴請外賓及其他重要活動,均在此舉行。
愛丁堡
北方“雅典”
愛丁堡是蘇格蘭的首府,位於英國北部、蘇格蘭中部低地、福斯灣的南岸。愛丁堡建市於1329年,是一個曆史悠久、風景秀麗的文化城市。它依山傍水,地貌多姿,素有“北方雅典”之稱。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曆史
愛丁堡的曆史可以追溯到青銅器時期,當時凱爾特人和皮爾當人在此居住。公元1世紀時被羅馬軍團所占領。愛丁堡的名稱來源於6世紀中葉不列顛人的國王克利農·愛丁,意思是愛丁的要塞,7世紀時,英格蘭北部盎格魯一撒克遜人建立的國家諾森本裏亞征服了這個城市。
13世紀的時候,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入侵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誓死保衛國家。最終因叛徒約翰·曼提斯的出賣,華萊士在格拉斯堡附近被俘,隨即押往倫敦,判處死刑。後來蘇格蘭另一位民族英雄羅伯特·布魯斯繼任蘇格蘭國王,率領蘇格蘭人民英勇抗擊敵人,終於在1314年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如今在愛丁堡的許多角落,都可以看到蘇格蘭人民為羅伯特·布魯斯製作的塑像。
愛丁堡於1329年建市,1437~1707年為蘇格蘭王國首都。1707年,蘇格蘭和英格蘭最終合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