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歐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臘、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古老的希臘是歐洲文明的搖籃,是全人類文明的驕傲。其科學文化源遠流長,其燦爛的文化成就對西方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近代歐洲科學文化起源的基礎。古希臘滅亡後,古羅馬保存和延續了古希臘的文化成果。古城羅馬是現實中的藝術寶庫,幾千年來一直令世人魂牽夢繞。葡萄牙、西班牙崛起於16世紀,依靠新航線和殖民掠奪建立起勢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國,並在16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雖然很快盛極而衰,但它們也在人類曆史的畫卷上畫上了濃重的一筆。
曾經輝煌的曆史同樣創造了一批輝煌的古城,這些古城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在人類曆史文明的長河中閃耀著誘人的光芒。
羅馬
永恒的古城
羅馬是意大利首都,位於特韋曾河(即台伯河)下遊平原,西距第勒尼安海24公裏。羅馬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古城,這裏是千年的古都,這裏是《羅馬假日》中的浪漫之地,這裏是傳說中的永恒之城,這是現實中的藝術寶庫。幾千年來一直令世人魂牽夢繞。
曆史
羅馬建城的確切日期是在公元前753年,那個時候,意大利北部地區主要被伊特魯裏亞人占領,南部則是希臘人。羅馬早期政治是王政時代,國王掌握絕對的權力。隨著羅馬權力和影響的增長,財富開始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貴族是整個社會中最富有的成員,他們控製著大部分的貿易、行政管理和軍隊。隨著領土範圍的擴大,羅馬人引起了北方強大的伊特魯裏亞人的注意。公元前6世紀中葉,埃特魯斯坎人攫取了羅馬的政權。一時間,伊特魯裏亞君王統治了這個城邦,這使得羅馬人憤恨不平,並最終在公元前509年奮起反抗,推翻了伊特魯裏亞人的統治。之後羅馬城徹底摒棄了君主政治,建立了共和政體,進入共和時代。
羅馬進入共和時代後,執政官執掌最高權力。然而有效的權勢全部集中在貴族手中引起了平民的憤怒。這兩個階級之間經常發生嚴重的衝突,後來羅馬進行了巨大的政治改革,避免了內戰的發生。之後的幾個世紀裏,羅馬人大肆擴張領土,逐步占領了所有拉丁人和埃特魯斯坎人的領土。在公元前265年控製了整個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羅馬和非洲北部的迦太基之間發生了衝突。第一次布匿戰爭在西西裏島爆發,迦太基帝國戰敗,不得不放棄西西裏島。公元前218年,羅馬人聯軍攻占了西班牙城市薩貢圖姆,第二次布匿戰爭爆發。戰爭伊始,迦太基帝國占據絕對優勢,然而終究由於軍隊後繼無援和給養的匱乏,羅馬人最終打敗了迦太基人,羅馬將迦太基變成了一個屬國,從而控製了包括非洲北部的整個地中海西部。
第二次布匿戰爭造成了巨大的財富不均,富人更富,窮人更窮。在以後的近二個世紀裏,羅馬平民和富豪之間的衝突連續不斷。公元前70年,克拉蘇和龐培這兩個野心勃勃的人當選為執政官,克拉蘇、龐培和愷撒三人達成協議,建立了“前三頭同盟”,這標誌著共和國開始走向滅亡。
愷撒在北部的法國、比利時和大不列顛南部打了大勝仗。公元前46年,愷撒回到羅馬,授意元老院任命他為可以執政十年的獨裁者。他被授予統治羅馬國家的絕對權力愷撒死後,愷撒的追隨者們建立了“後三頭同盟”,其中之一的屋大維打敗了安東尼和李必達,奪取了愷撒曾經擁有的所有權力,確定自己為絕對的統治者。之後,羅馬經曆了一係列的深刻變革,帝國更加強大了。後期帝國,由於人民反對壓迫剝削,起義廣泛開展,如高盧地區的巴高達運動,北非的亞哥尼斯特運動,給羅馬的統治以沉重打擊。公元395年,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後,許多蠻族王國侵入,在羅馬的版圖漸漸分裂成十個王國。
羅馬鬥獸場
羅馬鬥獸場(Colosseum)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威尼斯廣場的南麵,古羅馬市場附近。全名為“科洛西姆鬥獸場”,亦譯作羅馬大角鬥場、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征。鬥獸場是維斯西巴安皇帝為取悅凱旋而歸的將領士兵和讚美偉大的古羅馬帝國而下令建造的。鬥獸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表演的地方,參加的角鬥士要與一隻牲畜搏鬥直到一方死亡為止,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根據羅馬史學家狄奧·卡西烏斯的記載,鬥獸場建成時羅馬人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活動,宰殺了9000隻牲畜。
科洛西姆鬥獸場以宏偉、獨特的造型聞名於世。從外觀上看,鬥獸場呈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5萬人數的觀眾。圍牆共分四層,前三層均有柱式裝飾,依次為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鬥獸場這種建築形態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劇場,當時的劇場都傍山而建,呈半圓形,觀眾席就在山坡上層層升起。但是到了古羅馬時期,人們開始利用拱券結構將觀眾席架起來,並將兩個半圓形的劇場對接起來,因此形成了所謂的圓形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