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1863

人物

.羅伯特·李

.喬治·戈登·米德

我們要從這些光榮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獻身精神,來完成他們曾為之竭盡全部忠誠的事業,我們要在這裏下定最大的決心,使這些死者不致白白犧牲;我們要使這個國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我們要使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決不會從地球上消亡。

——亞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講

羅伯特·李進軍賓夕法尼亞

錢瑟勒斯維爾大捷對南部來說,無疑是一針強烈的興奮劑,到處充滿著歡聲笑語。在這場勝利的背後,隱藏著南部嚴重的危機:經濟上封鎖日益嚴峻,通貨膨脹不斷惡化;軍事上,北方軍隊的格蘭特部緊逼維克斯堡,班克斯部逼近哈得孫港;羅斯克蘭斯部進軍田納西中部,進攻南方的布雷格部……南軍在各條戰線上都為北方軍隊所包圍。

1863年5月,邦聯內閣及高級將領連續召開了幾次會議,以製定解決危機的戰略。朗斯特裏特提議由他率軍西進,增援布雷格,向羅斯克蘭斯發動進攻。如果成功的話,既可奪取田納西州,又可解維克斯堡之圍。但是,羅伯特·李反對朗斯特裏特的計劃。他認為最重要的戰場是弗吉尼亞,應加強北弗吉尼亞軍團以便向北部發動進攻。如此便可以解除裏士滿的威脅,並能將賓夕法尼亞作為後勤基地,調動西部聯邦軍隊增援東部。羅伯特·李力排眾議,南部邦聯政府批準了他的進攻計劃。

羅伯特·李的計劃隨即開始實施,朗斯特裏特指揮的幾個師加入李軍團,使得北弗吉尼亞兵團實力大增,達到7.5萬人。為了弄清南軍的動向,北軍騎兵於6月9日渡過拉帕漢諾克河,向斯圖亞特的騎兵掩護部隊發動攻擊。在庫爾佩珀附近的布蘭迪車站,內戰中最大的一次騎兵戰鬥打響。盡管北軍騎兵被趕回了河對岸,但是這次突襲對於南軍騎兵來說,無疑是一種恥辱。

羅伯特·李的部隊於6月初開始向賓夕法尼亞進軍,南軍的先頭部隊於6月中旬越過波托馬克河。麵對來勢洶洶的李部,波托馬克兵團司令胡克向林肯建議:由他在李部出動之後,南下攻占裏士滿。林肯否決了這一提議,並告誡胡克:“我認為,你的真正目標是李部,而不是裏士滿。”但是胡克並沒有嚴格聽從林肯的意見,開始消極怠戰。6月28日,林肯任命喬治·戈登·米德繼任波托馬克軍團司令官。

米德出任司令官的那天,羅伯特·李的兩個軍進駐錢伯斯堡,尤厄爾軍一部駐在約克城,其餘各部則位於哈裏斯堡附近。作為羅伯特·李“眼睛”的斯圖亞特騎兵縱深直入,去襲擊北軍殿後部隊。6月25日,米德率部渡過了波托馬克河,將斯圖亞特與羅伯特·李完全隔開,李失去了自己的“眼睛”。這樣的情況下,李一時難以判斷北軍的位置。當得知北軍渡過波托馬克河並揮師北去時,李才慌忙召集分散的各師。原本打算在葛底斯堡以西的卡什鎮集結兵力的羅伯特·李,由於米德早已部署好部隊,隻好將部隊集結在葛底斯堡。其實雙方都無意在葛底斯堡交戰,但在7月1日清晨,前往葛底斯堡搶掠的一個南軍步兵旅與兩個北軍騎兵旅交火,於是,美國內戰史上最具決定性的一仗打響了。

血戰葛底斯堡

戰鬥打響後,北軍騎兵指揮官約翰·布福德命令騎兵下馬,以擊退南方軍隊。同時,雙方的傳令兵急忙去召援軍。由於南方軍隊距葛底斯堡較近,很快集結起來,他們當天就投入了2.5萬人,與北軍1.9萬人展開激戰。在人數上居劣勢的北方軍隊,打退了南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上午10時,北軍第一軍趕來增援布福德的騎兵,抵擋住了南方阿·P·希爾軍的數次猛攻。不幸的是,北方第一軍軍長約翰·F·雷諾茲被狙擊手擊斃,軍心大動。午後,北軍第十一軍趕到,與南軍尤厄爾部遭遇,由於其兩翼薄弱,很快就被擊潰。北軍無秩序地從城裏撤出,占領了公墓嶺的一塊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