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1945

人物

.凱利·特納

.米切爾

.喬·羅森塔爾

.栗林忠道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廣場上,有一座著名的巨型雕像,這座雕像是五名海軍陸戰隊的士兵正奮力插起一麵美國星條旗。這是根據美聯社記者喬·羅森塔爾拍攝的一張著名的二戰照片塑成的,這張照片表現的是太平洋戰爭中硫磺島上的血戰。

硫磺島作戰計劃

1944年前,硫磺島僅是日軍在太平洋中部與南部的航空中繼基地,馬裏亞納群島失守後,硫磺島的重要性日趨突出,截止1945年2月,由栗林忠道率領的日軍,陸軍約1.5萬餘,海軍7000餘,共約2.3萬人,飛機30餘架。栗林忠道將硫磺島建成堅固的要塞,以折缽山為核心,以兩個機場為主要防禦地帶,以地下坑道陣地為主,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岩洞有機結合,使得硫磺島防禦固若金湯。栗林還在防禦中規定了近距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嚴禁自殺衝鋒,號召每一個士兵至少要殺死十個美軍。

對美軍而言,硫磺島簡直如鯁在喉,不吐不快。1944年4月17日,美陸軍航空兵司令阿諾德上將向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攻占硫磺島的請求,美參謀長聯席會議同意這一請求,責成太平洋戰區擔負硫磺島作戰,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上將為戰役總指揮。

1944年10月初,尼米茲的參謀人員就將進攻硫磺島的計劃製定出來,參戰部隊為第5兩棲軍,下轄海軍陸戰隊第3、 第4、 第5師,共約6萬人,由霍蘭·史密斯中將指揮;由凱利·特納中將指揮登陸編隊和支援編隊;米切爾中將指揮的第58特混編隊負責海空掩護;參戰登陸艦艇約500艘,軍艦約400艘,飛機約2000架,由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上將統一指揮。

轟炸東京

1944年8月10日起,美軍航空兵就開始對小笠原群島進行空襲,重點是硫磺島的機場。從8月至10月,共進行轟炸48次,投彈約4000噸,但收效甚微。至1945年2月初,美軍共出動艦載機1269架次,總共投擲炸彈6800餘噸。由於日軍的工事異常堅固,美軍轟炸效果十分有限。

1945年2月2日,尼米茲來到烏利西美國海軍基地,視察硫磺島作戰的準備情況。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提議首先使用艦載航空兵對日本本土的關東地區機場進行壓製,尼米茲同意了這一計劃。2月10日,斯普魯恩斯率領航母編隊經馬裏亞納群島和小笠原群島以東,直撲日本本土。16日拂曉,艦隊到達距東京東南125海裏的海域,當天,美軍航母編隊出動艦載機1000餘架次,對東京灣各機場進行攻擊。2月17日,美軍又兩次出動艦載機500餘架次,對關東地區的機場、飛機製造廠、錨泊船舶等進行了轟炸。這次空襲極大地吸引了日軍注意力。當天下午,美軍艦隊離開日本外海南下,參加硫磺島作戰。

登陸硫磺島

1945年2月19日6時,特納率領的登陸編隊到達硫磺島海域,與斯普魯恩斯和米切爾指揮的航母編隊會合。6時40分,美軍艦炮支援編隊的7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和13艘驅逐艦開始火力準備,登陸部隊的陸戰隊三個師,以陸戰第四、 第五師為一梯隊,第三師為預備隊準備登陸。 第五師在南端的三個灘頭登陸,計劃穿越島的最狹窄部,孤立或攻占島南的折缽山,陸戰四師則在北麵的四個灘頭登陸,攻擊一號機場。9時整,部隊準時開始登陸,一開始非常順利,但好景不長,登陸美軍推進了200餘米,日軍炮火就覆蓋了登陸灘頭,一時間,美軍傷亡慘重,前進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