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古城,位於隴山東麓,乃是關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衝,又依六盤三關之險,為曆來兵家必爭之重鎮。
先秦時,平涼便納入秦的版圖,屬北地郡。漢武帝元鼎三年,平涼改屬安定郡,東漢開涇陽入朝那。之後改來改去,飄泊不定,每一朝都要改上幾次,直到金大定二十七年,開六盤道,始置平涼府,轄六縣,屬鳳陽路。
元代依然以平涼為府,自此,平涼府的轄地不再有大的變化,總算安定下來了。
明季的平涼府轄三州七縣,屬陝西布政司。康熙八年,改屬甘肅布政司,依然是府。
城西約六十裏外,蒼茫秀麗的群峰之中,有一奇峰突兀,狀如雄獅長嘯,它便是聞名遐邇的崆峒山。
崆峒山以其峰林聳峙,危崖突兀,溝壑縱橫,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山鬱蔥,既有北方之雄,又兼南國之娟秀而聞名於世,自古便有“西來第一山”之稱。相傳廣成子在此山修煉成仙,軒轅黃帝親臨崆峒,問道於廣成子,因此而被道家尊為“天下道教第一山”。
道教是中華之國粹,秦皇漢武,乃至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等,曾親臨崆峒,慷慨解囊,在山中大興土木。經過千百年的營造,山中的八台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築群,七十二石府洞天,與崆峒十二景等自然景觀相映,臨海浩瀚,煙籠霧鎖,宛如飄渺仙境,望之奇絕。
崆峒山有大小十餘峰,東峰拔地而起,高逾百丈,絕壁峭立,如刀削成,險峻異常。
翠屏峰前,斷岩陡崖,一片蔥綠,天成畫屏。
獅子峰則鬆濤陣陣如山呼海嘯,如群獅怒吼,驚心動魄。
雷聲峰雲霧繚繞,難窺廬山真麵目,雷雨天卻風吼雷鳴,勢如山崩地裂,奪人心魄。還有蠟燭峰、香爐峰等等,形態奇異,各具異彩。
曆來塞外古道多荒涼,崆峒山卻是風光旖旎,世外桃源般的錦繡世界。
清晨,大雪初霽,朔風怒吼,天氣奇寒。
山中積雪盈尺,鳥獸絕跡,遠眺近望,銀山雪海,千裏冰封,一派北國風光。
冰天雪地中,隱約可見一條古道,在深山絕穀中逶迤而去,伸向神秘的遠方。
繞過一道山嘴,兩峰之間,蒼鬆古柏之中,隱約現出一條小路,通向翠屏峰。
嚴冬季節,山中滴水成冰,酷寒難當,但嚴寒擋不住利欲熏心者貪婪的腳步。
銀白的山川,銀白純潔的山間小道,被無數皮靴踩過,留下串串淩亂肮髒的足跡。
翠屏峰方圓十餘裏之內,崇山峻嶺之間,大道小道,遍地皆是深淺不一的足跡。
小年剛過,西域第一門派龍虎門突然傾巢出動,大舉東進,直撲崆峒山而來。中原各大門派,武林高手,黑白兩道,江湖好漢,以及不明身份的人物等等牛鬼蛇神,聞風而動,如蠅逐臭,從四麵八方蜂擁而來。
另有數百名清廷高手,出潼關,繞長安,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已進入平涼境內。
八方風雨會崆峒,崆峒山風雨欲來危機四伏。
鋒頭所指,竟是翠屏峰下一座小小的莊院。
鬆林深處,隱約露出這這座莊園的房脊。
此刻,這座莊園已經陷入重圍之中,千百名各道好漢,已經將它裏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
山崖上,六名勁裝蒙麵大漢按劍而立,注視著崖下的莊園。看裝束,便知是龍虎門下。
一名白衣蒙麵人飛掠而至,躬身稟報:“稟使者,各大門派高手,不明身份人物,共計約七百餘人,已進入五十裏內,平涼守備亦率百餘精騎出城,半個時辰之後便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