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前390~前331

人物

.布倫努斯

.彭提烏斯

驍勇善戰的高盧人使羅馬一個世紀的爭霸努力再次付諸東流,不僅如此,羅馬還遭受了建城以來第一次外族夷城的恥辱,而下一次被異族攻占要等到八百年之後。

“阿利亞日”的由來

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中葉,在東歐波希米亞和巴伐利亞一帶居住著一個名為克爾特的民族。估計後來他們中的一部分南遷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了北意大利,克爾特人不斷遷入北意,在公元前4世紀初已占據了波河流域大片沃土。意大利北部本來就居民稀少,僅有的一些埃特魯裏亞人殖民城也因無力抵抗勇猛的遊牧部族,逐漸退回了埃特魯裏亞本土。北意大利從此落入克爾特人之手,由於克爾特人也稱高盧人,這一區域後來便被稱為山南高盧(羅馬人將居住在阿爾卑斯山脈南麓波河流域的高盧人稱為山南高盧,居住在阿爾卑斯山脈北麓的則被稱為山北高盧)。

據說在公元前390年,一支高盧人在他們的國王布倫努斯率領下侵入埃特魯裏亞,直達克盧西城。克盧西向羅馬求援,元老院派出3名法比烏斯族的使節調停,但卻遭到布倫努斯的嘲諷:“……羅馬人啊,你們從前在阿爾巴龍加、費德奈和阿爾代,最近在維愛、卡佩納特和法利斯卡……你們向這些人民出兵,如果他們不跟你們分享財物,你們就奴役他們、掠奪他們,把他們的城市夷為平地。你們這樣做一點算不得殘暴或不公……所以當我們圍攻克盧西時,請收起你們的憐憫吧!”羅馬使節轉而鼓動克盧西市民一道攻擊蠻族,在作戰中,高盧人活捉了一名使節(按當時慣例,使節是不能參戰的),布倫努斯大怒,放棄克盧西,一邊緩慢進軍羅馬,一邊派人要求羅馬懲處罪犯。元老院將此事與人民商量,盡管大部分祭司向元老院呼籲懲處另外兩名使節,但群眾卻嘲弄他們迂腐,竟然把這兩名使節選為保民官。高盧人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全速進逼羅馬。

高盧人兵行迅速,很快到達距羅馬城17.7千米的阿利亞河,在此羅馬軍團大敗,戰敗的那一天被羅馬人看來是最倒黴的一天,羅馬人稱之為“阿利亞日”。高盧人長驅直入羅馬,除了卡皮托爾衛城沒有攻下外,在羅馬城開始大肆破壞屠殺。有一件事傳誦至今,那就是當布倫努斯率兵來到羅馬時,發現城門大開,也沒有禦敵的士卒,而到了神殿卻發現一群“怪人”,隻是靜靜坐著等著被殺。原來這些人,他們有的曾當過執政官,舉行過凱旋儀式,還有大批祭司,他們都不忍棄城而去,他們穿上隆重的長袍,在大祭司長法比烏斯的帶領下向眾神盟誓將為國家獻身。

阿利亞大敗使羅馬經一個世紀的努力才恢複的霸權地位再次毀於一旦,厄魁人、伏爾西人和埃特魯裏亞人又開始公開反對羅馬了,連以前的盟友赫爾尼西人和拉丁諸城也試圖掙脫羅馬的羈絆,聯合反叛了。羅馬修複加固了城池,同時對軍隊組織和武器以及戰術進行了改進,它的元氣逐漸恢複。經過了50年左右,又進行了許多戰爭,羅馬恢複了在拉丁平原以及意大利中部的優勢。

卡皮托爾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