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馴良如羔羊的人”(1 / 3)

時間

.前280~前203

人物

.費邊

.米努基烏斯

同羅馬史上那些開疆擴土的將領們相比,費邊的戰功雖算不上顯赫,但他在漢尼拔入侵意大利的戰爭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沒有他堅定不移推行的拖延戰略,天才的漢尼拔很可能便能拿下意大利。正是由於費邊此功巨偉,其義舉方為羅馬後人世代傳頌。

受任於危難

費邊(今譯法比烏斯)全名是克文圖斯·費邊·馬克西穆斯,出身於羅馬有名的費邊大族。據說,他早在童年就秉性溫和持重,人稱“小羊羔”,他不喜娛樂,學業遲緩,對同伴百依百順,人們都覺得他是個蠢才。然而,費邊以後的成就卻使這些早年輕視他的人不得不承認“他之貌似精力不足其實隻是缺少激情,他之小心翼翼乃是出於審慎,而他之不甚敏捷,甚至行動遲緩,正是他所以總是堅毅穩重的原因。”(普魯塔克語)。

費邊長大成人之後,不僅具有鋼筋鐵骨般的體魄,嫻於軍事,同時善於演說,他不尚虛詞,言語深刻。費邊一生曾曆任五屆執政官,當他第一次當選執政官時,把居住在高盧南部的利古裏亞人趕進了阿爾卑斯山,因此獲準舉行一次“凱旋式”。公元前230年他任監察官,兩年後再度當選執政官。

不久,當漢尼拔大軍侵入意大利時,費邊敏銳地意識到,不能輕易與漢尼拔交鋒,他認為物資缺乏、異地作戰的漢尼拔現在正處於巔峰狀態,羅馬人應該耐心等待時機,可是他的勸告無人理會。之後的特拉西美諾戰役震驚了整個羅馬,人們普遍認為當此緊急時刻需要任命一位獨裁官,而此人非費邊莫屬。

由於執政官不在位(獨裁官由執政官指任,元老院批準,可當時一位執政官戰死,另一位在外阻擊漢尼拔),民眾推舉費邊為“同獨裁官”。費邊為了使全體人民恭順地服從他的各項指令,以實施那容易被人恥為怯懦的拖延戰略,執意要求元老院準許他在戰場上乘馬督戰(獨裁官本來無權乘馬,因為羅馬人對步兵給以最大的重視,認為指揮官應置身於步兵方陣之中)。為了同樣的原因,費邊一心一意要顯示此一職位的宏偉氣派,總是由24名手持束棒的侍從衛士簇擁著出現於公眾之前。

無意個人聲名

漢尼拔在取得特拉西美諾大捷之後,並沒有直攻羅馬,而是南下煽動各城反叛。費邊也親率四個軍團南下,不過在追及漢尼拔之後並不與之決戰,而是盡可能周旋,希望依靠充裕的時間、金錢和兵力挫傷敵人不可一世的銳氣,使這支資源貧乏、兵力不足的軍隊逐步損耗殆盡。他總是避開敵人騎兵的鋒芒(漢尼拔的騎兵大大優於羅馬),把大營紮在居高臨下、山巒起伏的地區,敵靜則止,敵動則行,一有機會便進行騷擾。這便是費邊采用的使他聞名於世的拖延戰略。

這種消磨時間的戰術引起了羅馬人對費邊的普遍輕視,甚至軍營士兵中也不乏有人對他憤恨、責罵。但是隻有漢尼拔明白費邊這種戰略的高明,他千方百計地誘使費邊應戰,但費邊始終不為所動。在漢尼拔的蹂躪下,對於戰爭的拖延農民極為不滿,譏諷費邊為“孔克塔托爾”(意為遲疑不決的人)。同時,羅馬軍隊中也逐漸彌漫了對費邊戰略的不滿,騎兵長官(獨裁官的副官)米努基烏斯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他開始在軍中散布狂妄急躁情緒,企圖贏得部下的支持。士兵們責罵費邊,輕蔑地稱他為“漢尼拔的跟班”,卻把米努基烏斯看作一位無愧於羅馬的將才。米努基烏斯越發趾高氣揚,耀武逞強,對高地紮營百般揶揄。費邊義正辭嚴地對他說:“如果我因為害怕嘲笑辱罵而放棄既定的計劃,那我可真成了比人們現在所想象的更怯懦的膽小鬼。事實上,為了國家的安危而心懷憂懼談不上什麼羞恥,但假如被人們的議論以及誣蔑不滿之詞嚇得離開了自己的正道,那才標誌著—個人不配擔當如此崇高的職位。須知,他本有責任成為支配這些人的主宰,這一來卻淪為這些傻瓜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