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前73~前71

人物

.斯巴達克

.克裏克蘇

.思諾麥斯

.克勞狄烏斯

斯巴達克是整個古代史中最輝煌的人物,一位偉大的統帥(不像加裏波第),高尚的品格,古代無產階級的真正代表。

——馬克思

斯巴達克是大約兩千年前最大一次奴隸起義中的一位最傑出的英雄。

——列寧

維蘇威起義

斯巴達克(?~前71)生長於希臘北方的色雷斯,那裏的部族素以勇悍頑強和熱愛自由著稱。當米特裏達提六世在小亞細亞和希臘掀起反對羅馬的鬥爭時,斯巴達克參與其中,並在公元前80年的一次戰役中被俘。他先是在羅馬輔助部隊中服役,後來因為多次逃亡,被賣到加普亞的角鬥士訓練學校作角鬥奴。角鬥是一種野蠻殘酷的、供自由民娛樂的活動,傳說這種殘忍的娛樂方式是羅馬人從埃特魯裏亞人那裏學來的,角鬥之風在羅馬越刮越盛,一些政治家為了籠絡人心,經常舉辦角鬥比賽。加普亞角鬥士學校是為羅馬各大城市首先是國家競技場輸送角鬥士的主要場所,這裏有大批受訓的外籍奴隸,因此這裏的防範異常嚴密,角鬥奴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嚴格的限製,有的還必須戴上鐐銬。角鬥士學校暗無天日的生活,以及隨時麵臨在競技場死亡的悲慘命運,使角鬥奴比其他奴隸更迫切要求解放。

公元前2世紀中後期,西西裏就曾爆發了兩次大規模的奴隸起義,最後都被殘酷鎮壓。公元前1世紀70年代,羅馬正忙於東西兩線的戰爭,在西班牙鎮壓馬略餘黨,在小亞細亞爆發了第三次米特裏達提戰爭。公元前73年春夏之交,加普亞角鬥學校中的200多名角鬥奴密謀逃跑,不幸事泄之後,斯巴達克向他的夥伴們呼籲:“寧為自由戰死在沙場,不為貴族老爺們取樂而死於角鬥場。”角鬥士們在斯巴達克的鼓動下,拿了廚房裏的刀和鐵叉,衝出了牢籠(逃脫者78人)。在路上,他們正好遇上幾輛裝運武器的車子,就奪取了這些武器武裝了自己,並跑到了維蘇威火山上聚義。起義軍在這裏安營紮寨,推選斯巴達克為領袖,高盧人克裏克蘇和日耳曼人恩諾麥斯為他的助手。

起初,對於斯巴達克等幾十名奴隸的逃亡,羅馬政府並沒有加以重視,因為當時奴隸逃跑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是,維蘇威火山附近的逃亡奴隸和破產農民來投奔起義之後,起義軍迅速發展到了近萬人。斯巴達克率領起義軍多次襲擊鄰近的奴隸主莊園,震動了整個坎佩尼亞。這時,羅馬政府鑒於起義的威脅性和嚴重性,決定派兵平剿。公元前72年,羅馬派克勞狄烏斯率軍3000人前往鎮壓,政府軍封鎖了通往維蘇威火山的唯一道路,企圖將起義軍困死在山上。斯巴達克表現了他的沉著和機智,下令采集野葡萄藤,然後將其編成梯子。一日晚間,起義軍順著野葡萄藤編成的梯子滑下懸崖,繞到羅馬軍營寨側後突然發起進攻,擊潰羅馬軍。從此,起義軍威名大震,隊伍迅速擴大。斯巴達克仿照羅馬軍團把起義軍編成步兵、投槍兵、騎兵、偵察兵、通信兵和輜重隊,進行嚴格訓練,這支烏合之眾逐漸變成了令正規軍望而生畏的勝利之師。

克勞狄烏斯大敗之後,元老院急忙調集了兩個軍團,由行政長官瓦列努斯率領前往維蘇威。瓦列努斯采用了分兵合圍的戰術,而斯巴達克則針對羅馬人采取避強擊弱、各個擊破的戰法。戰爭一開始,斯巴達克首先擊潰了瓦列努斯副將傅利烏斯率領的2000人,繼而在薩林納擊敗另一副將科辛紐斯率領的援軍。瓦列努斯調整部署,挖壕築壘,把起義軍壓縮在一個崎嶇的山區,力圖困死起義軍。

兵困馬乏的起義軍亟待休整,同時糧草也十分短缺,斯巴達克再施妙計挽救了全軍。

一天夜晚,斯巴達克命士兵把敵人的屍體綁在木樁上,然後點起篝火,還命令一名號兵按時吹號,這樣讓敵人以為起義軍未有所動。而此時,斯巴達克率領大軍悄悄撤離營地,於夜間衝出包圍圈。天明之後,瓦列努斯方知中計,率軍尾追,遭遇伏兵,羅馬軍大敗,瓦列努斯幾乎被俘。起義軍節節勝利之後,隊伍發展至7萬餘人,並開始由意大利中部向南部發展。元老院為了迅速平息起義,決定派遣兩位執政官統帥大軍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