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前44~前32
人物
.安敦尼
.屋大維
.雷必達
愷撒遇刺死後,羅馬立時動蕩不安,兵鋒四起。在各派勢力互相糾葛的形勢下,安敦尼、雷必達和屋大維達成協議,組成後三頭同盟。前三頭同盟尚屬私人協議,後三頭同盟卻具有了公開性和合法性。後三頭的協議得到了羅馬公民大會的追認,大會授權三頭頒布法令和任命官員。
新興的後三頭
愷撒死後,羅馬局勢混亂,各派勢力都在明爭暗鬥。元老院譴責安敦尼煽動群眾引起騷亂,指責他企圖繼承愷撒的權力。這時有一個叫阿馬提阿斯的人冒稱自己乃是馬略的孫子(亦即愷撒的親戚),他聚集了一群無賴之徒,安敦尼逮捕了他但沒經過審判就處死了他。阿馬提阿斯的追隨者和一些平民對這件事感到憤慨,他們占據了廣場猛烈地叫囂著反對安敦尼,不過後來被安敦尼派遣來的軍隊驅散,有些抵抗的人還被殺死了。由此,安敦尼失去了平民的熱愛,開始轉而與元老院和解。
此時,愷撒遺囑的繼承人屋大維(前63~前14)返回了羅馬。據屋大維本人寫道,他出身於一個古老而富裕的騎士家族,可是安敦尼曾挖苦他的曾祖父是個被釋奴,祖父是個貨幣兌換商。他的父親是首位進入元老院的家族成員,曾官至執法官,在馬其頓行省任總督時處事公正,頗有戰功。屋大維四歲時,他的父親逝世,他的母親阿提婭(愷撒姐姐尤利婭之女)改嫁馬爾庫斯·腓力普斯。屋大維因為與愷撒有親戚關係,而愷撒又沒有子嗣(與克裏奧帕特拉所生之小愷撒有人懷疑並非親生),他很早就得到愷撒的賞識,15歲便被選入大祭司團,還曾被任命為愷撒的騎兵隊長一年。公元前45年秋,愷撒計劃出征帕提亞,屋大維被愷撒派往伊利裏亞的阿波羅尼亞去受教育和軍事訓練,以便他可以隨自己參加遠征。馬其頓的騎兵隊常常輪流到屋大維那裏接受訓練,一些軍官也常常去看望他,屋大維廣施恩德頗得軍心。
屋大維在阿波羅尼亞待了6個月,當他獲悉舅父被殺,他是繼承人時,曾有猶豫,不知是否應求助於最近的軍團。最後,他還是放棄了這個主意,因為他認為過於倉促。他不顧母親的疑懼和繼父(前執政官)的反對,回到了羅馬。年輕的屋大維遭到了安敦尼的蔑視,由於安敦尼的推搪,他也並沒有得到全部的愷撒遺產,屋大維把他從愷撒和他父親、母親、繼父以及另兩個愷撒繼承人所得的遺產都以很低的價格拍賣,以便把所得的金錢分配給人民以及各部落首領。
安敦尼隻是暫時消除了元老院對他的猜忌,取得了馬其頓軍隊統領權,他有意想把他馬其頓的軍隊調回,提出與德基摩斯·布魯圖互換行省(當時德基摩斯任山南高盧總督,山南高盧緊鄰意大利本土,愷撒就是從這裏進軍羅馬),元老院當然不會同意,因此安敦尼便請求人民會議通過法律達成所願。他繼續打壓屋大維,兩人的衝突愈演愈烈,而屋大維繼續在愷撒的老部下和曾受他恩惠的人中間四處走動,逐漸獲得了平民和愷撒老兵的支持,他甚至派遣人偽裝成商人到安敦尼的軍隊中秘密發傳單給士兵們。兩人的部下將領過去都曾在愷撒麾下共同作戰,並不想互相殘殺,他們勸說他們的領袖在卡皮托爾言歸於好。但是不久之後,安敦尼宣稱他的衛隊中已有些人參與了屋大維的秘密運動組織陰謀來謀殺他。屋大維賭咒宣誓實無此事,而安敦尼也沒有確切的證據,這樣二人之間的公開爭執讓愷撒派產生了分裂。
安敦尼由馬其頓調回的5個軍團中居然有2個軍團投到屋大維那裏,元老院想利用屋大維反對安敦尼,因此盡力地扶持他。公元前43年,安敦尼發兵進攻不肯交出山南高盧的德基摩斯·布魯圖,德基摩斯退守穆提那城,安敦尼進行圍攻,著名的“穆提那戰爭”由此爆發。元老院對此發生爭辯,最後通過了西塞羅的提議,宣布安敦尼為“公敵”,並派遣執政官率軍前往救援德基摩斯,屋大維被授予代執法官,與兩名執政官一同統領軍隊(實際上是剝奪了他實際的指揮權,執法官低於執政官)。經過兩次激戰,安敦尼慘敗,其殘部退往那爾旁高盧,政府軍方麵也損失慘重,兩名執政官都陣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