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76~138
人物
.哈德良
.圖拉真
.安敦尼
.奧裏略
.維魯斯
在他(哈德良)的統治之下,帝國一直處在和平安寧、繁榮昌盛之中。他鼓勵發展藝術,改革法律,加強軍事訓練,並親身到各省去視察。他的博大而活躍的才智既能照顧到國家全局,又能對各種行政方麵的問題洞察入微。但是他的心靈的主導情調卻是好奇和虛榮。由於這種情緒總占據上風,也由於它們常被不同的目標所吸引,這便使得哈德良,一時成為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一時成為一個可笑的舌辯之士,一時又成為一個充滿嫉妒心的暴君。
——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
中興之主
普布利烏斯·埃利烏斯·哈德良(76~138,綽號勇帝)出生於西班牙的伊達裏卡(與圖拉真出生地相同),與其父同名,其家族很早就從意大利移居到西班牙。他的父親是圖拉真的表兄,曾榮任執政官。他的父親去世後,他被托付給圖拉真,早年隨圖拉真轉戰各地,深得圖拉真的賞識。公元91年他開始進入羅馬元老院。公元100年與圖拉真的侄孫女結婚。公元105年當選為保民官,公元106年兼任行政長官,公元107年擔任下潘諾尼亞行省總督,公元106年出任執政官。公元112年,他還獲得殊榮出任雅典執政官。
帕提亞戰爭期間(115~117),哈德良已成為圖拉真的主要助手,負責主管敘利亞行省。公元117年圖拉真因病西歸,彌留之際正式收哈德良為養子。圖拉真病死小亞的消息一傳開,敘利亞軍團立即宣誓效忠哈德良皇帝,不久便得到了元老院的批準。
圖拉真把帝國的疆域擴張至極限,但羅馬鐵蹄下的各民族本來沒有統一的基礎,隻是由於武力不敵才屈服,所以各地不斷掀起暴動起義,羅馬保住所征服地區尚且不易,當然更加無力再繼續開疆拓土。哈德良繼位後所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停止東方戰爭,與帕提亞國王締結和約。他放棄了圖拉真所設立的亞述省和美索不達米亞省,使亞美尼亞重新成為依附羅馬的屬國,把羅馬帝國在東方的邊界縮回到幼發拉底河。
在帝國的其他邊疆,哈德良也放棄了大規模進攻的政策,僅著眼於防守鞏固已占領地區。為了抵禦日耳曼人的南侵,他在現今德意誌的南部築了一道長城,把萊茵河上遊與多瑙河上遊連成一片。此外,他在不列顛島北部建造了橫貫東西的“哈德良長城”,以防禦那些居住在現今蘇格蘭的“蠻族”的侵入。哈德良的防守戰略是適宜羅馬當時國情的,這有利於帝國經濟的恢複和發展。
公元118年,哈德良回到羅馬,對國家製度進行了一些重要改革。帝國的官僚管理製度在朱理亞·克勞狄王朝奠定了基礎,但那時在中央官僚機構中占重要地位的是被釋奴,中央機構和元首私人家業的管理機構沒有什麼分別。弗拉維王朝時,帝國行政機構中被釋奴的數目明顯減少,騎士等級逐漸成了帝國官僚的主要補充者。到了哈德良時代,帝國的高級行政職務不再委派被釋奴,改為從騎士等級中選任。騎士等級也不再如以前那樣受財產資格的限製,凡具有一定年資的人皆可成為騎士,騎士逐漸變成專門的官僚等級。哈德良還設置了一些新的官職,如在中央管理機關之下的皇室金庫律師、郵政督辦等。
哈德良時代,由屋大維創設的元首顧問會議完全變成一個官僚機構,該會議的成員與普通官吏一樣定時從國庫領取薪金。顧問會議失去了獨立處事的最後機會,變成了仰承皇帝意旨的工具。這時,由於顧問會議的日益得勢,元老院的作用進一步下降了。顧問會議由近衛軍長官主持,成員大多數是法學家,這使會議具有很強的審判職能,掌控著解釋法律的權力。哈德良曾委任著名的法學家薩爾維烏斯·尤利阿努斯把以前行政長官的一切敕令加以整理校訂彙編成冊,經哈德良谘請元老院批準為“永久敕令”,隻有皇帝本人方有補充和修改之權。正是在哈德良統治時期,逐漸形成一種法律規範,即“皇帝的意誌就是法律”。此後,行政長官和市政官的司法職權受到規範限製,新設置的法庭也縮小了原先高級官吏的裁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