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11月1日訊 上海市新近研製成功了一種微型電子計算機,並開始小批量生產。去年以來,上海無線電十四廠在安徽無線電廠和第五機械工業部207所的協助下,先後製成了微處理器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接著他們用4種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處理器組成了我國第一台用於工業自動化生產的微型電子計算機。上海生產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具有體積小、使用範圍廣和造價低的特點。它的體積長、寬均為40厘米、高20厘米,相當於普通收音機的一半大小,造價隻有小型電子計算機的1/10。除用於工業自動化生產外,還可在通訊、醫療、供電網絡和倉庫管理方麵使用。

上海無線電七廠研製成功超高速集成電路係列

新華社11月6日訊 上海無線電七廠最近試製成功一套ECL超高速集成電路係列。它是製造每秒鍾運算2000萬次以上的電子計算機的重要元件,經過上海和外地18個科研和工業單位試用證明技術性能良好。

中國首例母牛非手術受精卵移植成功

新華社11月12日電 北京西郊農場的3頭普通母牛新近產下了4頭良種牛犢,這是非手術受精卵移植的成果。在我國屬首例,也是目前世界上的一項家畜繁殖、育種新技術。

內蒙古建起我國第一座太陽能電圍欄

人民日報11月16日訊 在內蒙古自治區正鑲白旗草原上,我國第一座太陽能電圍欄建成並使用,圍建草庫倫麵積達6300畝。近半年的使用證明,這種電圍欄方法圍建草牧場具有成本低,壽命長,節省電能,控製距離長,人畜安全,使用保養簡便等優點。

傷痕文學繼續走俏

文彙報11月22日訊 以1977年11月劉心武的《班主任》為先聲的傷痕文學,經過幾年的發展,1979年又出現了一些更有針對性的作品,如電影劇本《苦戀》、《在社會的檔案裏》、《女賊》,話劇劇本《假如我是真的》,中篇小說《飛天》和《調動》等。千千萬萬捧讀“傷痕文學”的人,在這些文字和影像裏,看到了“文革”的荒誕和對人性的摧殘,也在閱讀的同時,撫平著自己心靈的創傷。傷痕文學以鮮明的立場表達了對“文革”的否定及對相關現實問題的揭露和批判,這種真摯而深切的現實情感在廣大群眾中獲得響應。

《月光下的鳳尾竹》唱遍祖國大江南北

文彙報12月1日訊 1979年天津歌舞劇院一行三人到雲南省德州采風詞作家、詩人倪維德先生在芒市壩子看到傣族青年男女在明亮的月光下成堆地在竹林中談情說愛、卿卿我我、情歌呢喃、葫蘆絲聲聲,晚風刮來竹尖輕搖……於是詩興大發,揮筆寫成《月光下的鳳尾竹》歌詞,“鳳尾竹”之比擬形似神更似,使意境得到升華,隨後由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譜曲。從此歌曲唱遍中國大地,傳至世界各個角落。

上海製成第一台彩色錄像機

人民日報12月3日訊 上海最近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彩色錄像機,為我國聲畫技術領域填補了一項空白。由上海錄音器材廠生產的這一台LX—20型彩色錄像機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能夠移動使用等特點。黑白、彩色兩用,可以隨時把電視接收機上的圖像和聲音記錄下來,或配上攝像機把劇場演出實況錄下,再現於電視屏幕上。

“夜市”重開受到群眾歡迎

新華社蘭州12月5日電(記者 王作言) 蘭州市中斷了9年之久的“夜市”重新開放了。入夜,市中心的九泉路燈火通明,10多家飯店裏顧客滿座。每天上“夜市”的有上萬人,各式各樣的小吃擺滿了整條街道,每天都熱熱鬧鬧,群眾們都喜歡到在疲累了一天之後在“夜市”上享享口福,他們反映期盼已久的“夜市”重新開放,使生活也多彩起來。

《嶽飛傳》演播在我國引起巨大反響

文彙報12月9日訊 今年,劉蘭芳演播的評書《嶽飛傳》轟動全國。全國已有100多家電台廣播,評書整理出版後發行100多萬冊,在我國該領域引起巨大的反響。

列車服務設施向現代化邁進

人民日報12月17日訊 在西安和北京之間往返運行的西安鐵路局所轄135——136次和179——180次兩趟列車,開始使用電子電氣等9項設備,使列車在服務設施現代化方麵又邁進了一大步。

上海部分出租車首次裝上國產對講機

工人日報12月17日訊 最近上海市出租汽車公司在部分小客車上裝上了國產車載式無線電對講機,大大提高了車輛利用率,受到司機、調度員和乘客的歡迎。裝上對講機之後,司機隨處隨時可與調度員直接通話,減少了空駛裏程,節約了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