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北京6月2日訊(記者 張敏求) 6月1日至2日,中關村電子一條街高技術產品介紹會在中國科技情報所展廳舉行。19家民辦和國營的公司、研究機構展出了成百項高技術產品。此次展覽會不僅吸引了國內商人,更吸引了眾多的國外投資商,他們諸多的詢問一一在介紹會上得到了滿意的解答。

煙台農村興起民辦科研熱潮

新華社6月6日訊 一股農民辦科研的熱潮,正在山東煙台市農村蓬勃興起。全市農村創辦的600個各類專業技術研究會1.2萬名會員,在商品生產中發揮出日益突出的作用。

《中國書法三千年》問世

新華社南京6月7日電(記者 劉富) 別具一格的書法專著《中國書法三千年》最近由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評述自甲骨文到近代3000年間百家書法淵源門徑及演進曆史的係統專著。此奇書奇就奇在插頁中的曆代名家碑帖大部分都是由作者臨寫,臨寫的惟妙惟肖,在國內外很受稱頌。

全國21家影院收入超百萬元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 今天,全國有21家電影院因經營有方、放映收入超百萬元而受到中影公司表彰。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衝破舊的經營模式,引進競爭機製,不斷適應多層次觀眾的需要,受到觀眾歡迎和好評。廣州電影院的可貴經驗是把影院引入商品經濟的領域,確立了電影企業的市場觀念。沈陽市的東北電影院在用現代化設施裝備影院的同時,帶動了影院一條街的改造。中影公司經理胡健在座談會說,雖然目前這些影院占全國3100家專業影院的1%不到,但它卻代表著我國電影事業的未來方向和發展趨勢。

全國流浪乞討出現職業化趨勢

據剛剛在河南省洛陽市結束的民政部收容遣送工作研討會透露:目前全國流浪乞討人員的數量穩中有降。目前流浪乞討還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一是人員構成發生變化,真正因災或生活無著落而外流乞討的大量減少。二是流向發生變化,由過去當地或流向邊遠地區的乞討改為流向大城市。三是乞討目的和方式發生了變化,流浪乞討人員由過去走街串巷挨戶行討或飯館舔盤底變為現在的要錢不要飯,乞討不是為了糊口活命,而是為了發財。四是職業化和多重性,目前有50%以上的流浪乞討人員是以乞討為職業。五是流浪乞討人員逃避和抗拒收容成為普遍現象。

山東電視台記者首次拍攝到海市蜃樓的現場實況

新華社濟南6月19日電(記者 劉關權) 山東電視台記者孫玉平在國內首次拍攝到海市蜃樓的現場實況。這次海市蜃樓發生在被稱為人間仙境的蓬萊閣對麵海域。從17日下午14時20分延續到19時左右。從蓬萊閣向北望去,在長達100多裏的遼闊海麵上出現了種種奇觀,忽而是多孔橋般的奇景,忽而顯現出從未見過的島嶼。其間有清晰的高樓大廈,周圍有冒煙的煙囪,在波濤萬頃的海麵上展現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無數遊人湧向海邊競相觀看。山東電視台記者所拍下的這段錄像,既可以給人們以美的藝術享受,又為專家們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

我國製成首部世界語教學片

人民日報青島6月22日電(記者 徐永秀) 名為《希望》的世界第一部世界語教學電視係列片,今天在青島舉行首映式。國際世界語協會主席,中國、美國、法國、日本等國世界語協會發來了賀電。這部教學片是由青島市對外文化交流學會、青島市世界語協會和青島電視台聯合攝製的。

上海“頭腦產業”崛起

上海市正在積極發展“頭腦產業”,被喻為“思想庫”、“智囊團”的科技谘詢機構已有600多家。上海各類谘詢機構通過組織多學科專家交叉的綜合研究,進行了工程谘詢、技術谘詢、管理谘詢、專業谘詢、政策谘詢,使專家群體參與的科學決策體製取代了傳統的家長式決策體製,避免了可能出現的決策失誤,並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