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5月8日電(記者 童寶根) 杭州市許多工廠的銷售隊伍如今增加了不少“書生”,有的還是具有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頭銜的專家。杭州鍋爐廠參加銷售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有30多人,其中有3位是高級工程師;杭州製氧機廠去年10月一下子抽調了11名工程師、1名高級工程師到銷售處工作;杭州重型機械廠甚至不惜讓廠辦研究所所長改行,充實到銷售隊伍。“專家銷售”正在杭州悄然興起。

書畫步入羊城尋常百姓家

新華社廣州5月11日電(記者 李滬) 廳堂居室掛書畫,目前已逐漸成為許多羊城平民百姓的一種新追求。對此文化界的行家分析說,中國書畫進入平民百姓家,這是人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弘揚民族文化的一種新時尚。

首台九畫麵彩電問世

文彙報5月14日西安專訊 畫麵上既有京劇節目,又有足球比賽,這是在南京熊貓電子集團的協助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製成功的我國第一台九畫麵數字彩電接收機。專家認為,該彩電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上海藝術節多姿多彩

人民日報上海5月16日電(記者 黃瓊 劉士) 1990年上海藝術節給上海人民增添了新的歡樂和藝術享受。上海藝術節是專業文藝隊伍展示實力、文藝新人活躍舞台的一次盛會,也是中外藝術工作者增進友誼、切磋技藝的良機。本屆上海藝術節以音樂舞蹈為主。墨西哥響板舞、澳大利亞昆士蘭北方舞蹈團的現代舞、列寧格勒國家室內交響樂團、法國女歌星多羅黛演唱團的通俗歌曲等節目,都吸引了大批的觀眾。

我國獨身人數呈上升趨勢

中國社會報5月17日報道 從國家統計局獲得的數字表明,我國男性獨身人數是女性的15倍;28歲至49歲的獨身人口有所增加,呈上升趨勢。1987年,國家統計局作1%的人口抽樣表明,我國28歲至49歲獨身人口又有所增加,約為1136.4萬人。目前我國獨身人口仍呈上升趨勢,但在農村人數在逐步下降。

《京劇風采》美不勝收

文彙報5月20日訊(記者 張立行) 昨晚,由上海京劇院創作演出的大型京劇歌舞《京劇風采》以其新穎獨特的藝術構思和編排,引起了舞景會堂1000多名觀眾的濃厚興趣。《京劇風采》以歌舞洋片式的板塊結構、夢幻般的場景、宏大的氣勢,豐富的色彩等讓整個場麵角度都美不勝收。

水稻撒播高產技術受歡迎

人民日報長沙5月20日電(記者 杜若源) 被廢棄已久的水稻撒播技術,重新受到湖南省洞庭湖區農民的青睞。這種方法是湖南省水稻勞動模範徐兆發摸索出來的,具有高產、省種、早熟的優點。南縣在10萬畝稻田實施這種播法後,平均每畝增產近70公斤。

台安縣村村都通柏油路

新華社沈陽5月26日電(記者 周保華 馬義) 遼寧台安縣的農民再也不會為行路而難發愁了。他們用艱苦奮鬥了5年多的時間,率先在全國實現了村村都通柏油路的目標。位於遼河衝積平原的台安縣,過去雖修了一些土路,但因土質粘性強,遇雨天常常出現有路路不通的情況。1985年,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采取措施,從根本上扭轉這種被動局麵。現在,收購各類農副產品的車輛不管風天雨天都暢通無阻,農民不再擔心蔬菜賣不出去了。

武漢房地產公司首創“電視換房”

新華社武漢5月26電(實習記者 劉享平) 武漢市礄口區房地產公司首創“電視換房”的方法,把要求換房的住戶的房屋拍成電視錄像,將房屋的外觀、內部條件直觀地放給住戶看,並由講解員講解房屋的現狀、環境、內外結構、交通條件等各方麵情況。他們利用休息時間到廠礦、居委會為居民放映。從今年3月底開始實行,到目前已有25戶居民通過電視錄像換得了自己理想的房屋。

廣州老婦愛時裝

人民日報5月27日訊(記者 鍾新) 日前,廣州市人民路的一間時裝商場,新進了一批中老年婦女夏季時裝。消息傳開,幾天內便銷售一空。時下,廣州不同層次的中老年女士,不論是在職的,還是退休的,或者是家庭主婦,都越來越顯現出女性的愛美之心。昔日那些男女不分、陳年舊款服裝早已被束之高閣,代之而起的是高貴料子做成的配套衣裙、對胸唐裝、繡花衫褲等,還佩戴首飾配襯。廣州市東山區一支由街道上的退休老職工、家庭婦女組成的老人時裝模特表演隊,幾年來演出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