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3月12日訊(記者 韋建宏) 向來以唱歌、對歌自娛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仫佬族群眾,如今興起了街頭象棋熱。在仫佬族聚居的東門鎮,每天街頭有幾十處擺台對弈,不時傳來“將軍”的呼聲;棋迷們則站在“楚河漢界”兩邊觀戰,好不熱鬧。弈者多為離退休的職工、街上的閑居老人和赴集的農民。到了中午和傍晚時分,下了班的青年人才加入“戰鬥”。下象棋,在城市是司空見慣的體育活動;可在仫佬山鄉,自發地開展群眾性的象棋比賽活動,則是新鮮事。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象棋、卡拉OK、交誼舞才進入了仫佬山鄉。1990年,東門鎮幾戶個體戶在自己的攤店前擺象棋盤,於空閑之時自行消遣。這一自我娛樂活動竟引來眾多的效仿者。

北京試播有線電視

新華社3月15日訊 北京有線電視台將從今年5月4日開始對外試播。今年,北京有線電視台首先開辦影視頻道,此外,還將陸續開辦文藝、體育、國內外信息和教育等節目。北京有線電視台,將實行有償服務新機製,對入網的用戶收取一次性建設費。

我國發現失傳千年的中國古代樂器

新華社蘭州3月15日電(記者 張棟) 西夏鳳首管筱、隋唐六弦胡蘆琴、花邊五經阮、答臘鼓等一批失傳千餘年的中國古代樂器,被研究人員在敦煌石窟壁畫中發現。他們遍查古籍,盡考近5萬平方米的敦煌壁畫後得出結論:這座藝術寶庫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古代音樂資料,是世界上最為宏大的古樂器史畫廊。

北京旅遊局首次推出“旅遊護照”

北京旅遊局為了發展旅遊事業,推動92旅遊觀光年活動開展,最近正式推出了別致新穎的“旅遊護照”。所謂“旅遊護照”,即是凡到北京旅遊的中外遊客,在故宮、頤和園、天壇、十三陵、長城八達嶺等北京30個著名的風景文物旅遊點均可獲得“旅遊護照”。“旅遊護照”很有收藏意義。這種新穎別致的護照推出後,備受中外遊客的喜愛。

我國首台微機控製電力機車投入營運

人民日報3月16日訊(記者 劉鋼軍) 我國首台微機控製電力機車最近在寶雞至秦嶺鐵路線投入正式營運。鐵道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和株洲電力機車工廠共同研製開發的這台微機控製車,提高了機車牽引、製動、防空轉、防滑行等方麵的自動控製性能。

多功能圖文傳真機在京問世

人民日報3月18日訊(記者 李文) 一種集傳真機、複印機、打印機、文件掃描器、傳真電腦終端機五機功能於一身的雅奇牌圖文傳真機日前在京問世。它是由北京延慶縣和香港至法集團合資興辦的北京雅奇光電通訊有限公司生產的。

悄然崛起的“文化商標”

新華社3月19日訊 商標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市場競爭的龐兒。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商標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據統計,1879年我國注冊商標僅3.2萬件,到1991年底,已達到了31.8912萬件,增加了近10倍。在市場沉重的壓力下,我國企業在運用商標戰略和策略方麵也有了很大的進展。“文化商標”的悄然崛起,並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便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國內首創的音樂專用微電腦

人民日報3月20日訊(記者 德儒) 國內首創的音樂專用微電腦“C—20MIDI音樂係統”日前由北京新輔仁技術開發部研製成功並通過專家鑒定。該機具有作曲、配器、伴奏、錄音、編輯等多種功能,易於攜帶和操作。

女性題材成為影視一大景觀

文彙報3月27日訊 近期影視界的又一大景觀是女性題材作品大量湧現。繼前年電影《特區打工妹》、《金色的指甲》和電視連續劇《公關小姐》之後,去年又出現了《獨身女人》、《女性世界》和連續劇《女人們》、《外來妹》等。這些作品把視角對準當代女性,通過女性形象地塑造,反映她們生存狀態和內心世界,從特定側麵為急劇變化發展的時代傳神寫照。

《從閉銷到開放》成讀書界的熱門書

文彙報3月27日訊 一本“上海學”研究的力作近來成為了讀書界關注的熱門書,這就是由上海學者於醒民、唐繼天合著,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從閉鎖到開放》。該書先期在台灣出版的該書繁體字版書名改成《上海》,今年1月被彼岸出版界讀書界評為1991年度“開卷10大好書”,這也是入選書目中唯一一部大陸作者的作品。

長江新型豪華遊輪首航成功

人民日報3月28日訊 長江一艘新型豪華遊輪——“長江明珠”號日前從重慶首航武漢成功。這艘遊輪由重慶東風船廠設計建造,是長江上第二代新型超豪華遊輪,設有總統套間、特等間和標準間(雙人間),可載客156人。

大陸中青年畫家的一大批佳作轟動香港藝壇

新華社3月31日訊(記者 唐大巳) 昨天,一大批中國當代油畫及國畫作品轟動香港藝壇。丁紹光的彩畫《白夜》和陳逸飛的《夜宴》分別以220萬港元和1988港元拍賣成交。眾多大陸青年畫家的作品同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