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一家兩製”家庭好多
新華社1月8日訊(記者 鍾文) 在珠澳夫妻中一方是澳門人另一方是珠海人的“一家兩製”家庭,不下幾千個。澳門與珠海水陸相通,語言相通,更因改革開放後,珠海迅速成為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經濟大為發展,特別是1990年以來,澳門不少人到珠海經營貿易、投資辦廠兩地通婚便多了起來。隨著澳門回歸,兩地經濟共同發展,“一家兩製”的家庭也越來越多。
蓉城人大方談“性”
北京晚報1月8日成都訊 最近在四川各博物館舉辦的“性病、受滋病、十大健康知識”大型圖片展覽吸引了不少參觀者。據介紹,這是西南首次性知識展覽。最初是老人來看,還挺害羞的,近來每個年齡段的都有,還有不少夫妻一塊兒參觀、受教育,蓉城人在性問題也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麵了;顯得大方多了。一位市民還留言說:“看了展覽,彌補了性知識的誤區。”
我國航天業發展迅速
新華社1月8日訊 “神舟”號的成功發射與回收使我國成為世界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第二個國家。人類載人航天已有38年曆史,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啟動實施以來隻用了37年時間就突破了航天最高技術,這是中國人與時間賽跑的精彩表現,也是中國努力追趕世界航天業的成功一步。
我國發現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化石
新華社1月8日訊 西北大學舒德幹教授的研究小組發現的昆明魚、海口魚化石以及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陳均正研究員的研究小組發現的海口蟲化石,據考證距今約5.3億年,是迄今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化石。這些重大科學發現將改寫脊椎動物起源曆史。
我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
新華社1月8日訊 我國政府部門直接組織了北極考察,這是我國開展極地考察15年來的又一個突破,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涉及地球兩極進行科學考察的國家之一,填補了我國極地考察多項空白,並獲得了一係列重大成果。
北京女性穿肚兜成時尚
繼唐裝流行之後,北京街頭又出現了一次民族服裝流行時尚,那就是女性肚兜。這一年,北京秀水街的不少攤位上都擺上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肚兜,棉的、絲的、綢的、麻的、古典的、改良的、外穿的、內穿的、琳琅滿目一大街。走在北京街上,滿眼都是穿著大紅、洋紅、橘紅、桃紅、土黃、翠綠、淺藍以及更多間雜著數不清顏色的女性招搖過市。
克隆大熊貓胚胎
中科院動物所和福州大熊貓研究中心合作,通過將大熊貓體細胞植入去核後的兔子卵細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貓早期胚胎,表明我國大熊貓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同時也為瀕臨滅絕的大熊貓的拯救提供了新的希望。
圖書館進入數字化時代
新華社1月8日訊 北京首家高智能圖書館——西城區圖書新館近日虛位以待,館內最先進的設備要算是個人視聽室的VCD視頻點播係統,該係統將光盤、錄像帶等視步資料編輯、壓縮後,在16台局域網電腦上播放,打破了傳統的視聽觀念,真正實現了數字化視聽,成為數字圖書館的一個組成部分。
《富爸爸 窮爸爸》席卷中國書店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引進的《富爸爸 窮爸爸》,自9月推出後,迅速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席卷過美國、澳洲大陸的紫色風暴,再次席卷了中國大小書店。這本紫皮書大“洗”中國人腦子,人們熱衷於學習“怎樣才能令金錢拜倒在我們的石榴裙下”。而中國的出版人則以《富爸爸 窮爸爸》一書翻譯出版為契機,掀起了“財商”教育運動,觸動了一個產業——財商教育。
我國克隆人體器官獲重大突破
北京晚報1月10日綜合消息 我國在“治療性克隆”研究領域獲得重大突破,已經把病人的體細胞移到去核的卵母細胞並經一係列的處理發至囊胚取得成功。上海市轉基因研究中心近日稱,3~5年內有望成功克隆人體器官。
職業指導成為新職業
北京晚報1月11日訊 2月份,我國將新增一種職稱——職業指導員。北京150名職業指導從業人員將首批參加職稱認定考試,該職業將分為職業指導員、助理職業指導員、職業指導師和高級職業指導師4個級別。
北京圖書訂貨會與國際接軌
人民日報北京1月12日訊(記者 祝華新) 新千年第一個全國性圖書交易活動今天在北京開幕,各地近500家出版單位帶來了10萬餘種圖書參加訂貨會。此次訂貨會進入北京規格最高的國際展覽中心,全部采用國際標準展位,總麵積達到1.6萬平方米。訂貨廣告由組委會指定的廣告公司統一設計、發布。首次引入網絡,所有參展書目都在“人民時空”網站發布,展館內設置20台電腦,可直接從網上檢索,還可利用專門製作的光盤下載訂貨,大大提高了圖書交易的成功率和速度。組委會負責人稱,本次訂貨會已經具備了國際書展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