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記者 殷麗娟) 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為美化首都環境,北京市許多市民頭頂烈日,在主要街道開展綠地保潔、健康谘詢、環境宣傳等活動。記者今天在複興門立交橋上看到,翠綠的草坪上,一群中學生冒著酷暑有的在撿塑料袋、廢餐盒,有的在認真擦洗護欄、閱報欄。北京市鐵路二中教導主任佟懷德說:“放暑假以後,我們就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勞動,讓學生用自己的雙手,為首都增添一片綠色。”一位在擦護欄的女學生樂嗬嗬地插言道:“如果大家見到廢棄物品,能伸手撿起來,我們的生存環境就美麗多了!”她說著彎腰撿起一個煙頭,裝進紙袋。在新街口大街鑼鼓喧天,一群大媽身著火紅的服裝,頭戴鮮花,跳起秧歌。宣傳站的同誌向過往群眾發放環境保護的材料。一群學生在忙著收集廢舊電池。一個10歲左右的男孩抱著一盒收集到的廢電池,滿頭大汗地說:“看!我撿的廢電池多嗎?我動員了我們全家人到照片衝洗商店、天安門廣場去撿廢電池。”

京城老人時興遺囑公證

北京日報7月20日訊(記者 陳紅海 通訊員 王許可) 如今, 越來越多的老人在生前立下財產遺囑公證, 以避免日後子女為分配遺產傷了和氣。據悉, 全市每年約有千餘老人辦此公證, 是7年前數量的3倍。立遺囑可以確保老人的意願得到最終的法律支持, 因此越來越多的老人對這一做法表示接受。中國政法大學民法教授李顯冬認為, 在有著幾千年封建文化底蘊的中國, 老人們能夠在生前通過法律手段分家產,這本身就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他說, 老人從諱言“死”到坦然安排身後事, 既維護了個人對於財產的處置權, 又維護了家庭乃至社會的穩定。希望這種文明的時尚能在全國普及。

京城部分青年青睞體繪時尚

北京日報7月24日訊(記者 吳娟) 最近在北京街頭, 不時能看到一些追逐體繪時尚的青年男女。他們有的在裸露的胳臂上繪上一條騰飛的龍, 有的肩膀處是一隻展翅的鳳凰; 或者肚臍周圍有一串抽象的花邊, 要麼手腕、腳踝處怒放著一朵玫瑰……新奇多樣的圖形引得過路人紛紛注目。據悉, 一股體繪時尚潮流正在京城悄悄興起, 並以頗快的速度向其它城市擴展。

銀屏廣告吹來徐徐涼風

文彙報7月24日訊(記者 顧琛) 炎熱的夏天,更多人願意躲在室內,這使電視收視率大大提高。精明的商家為了誘發人們的消費欲,鉚足了勁兒在電視廣告上大作文章,於是“涼”字當頭的廣告大行其道。對天氣最敏感的行業當推餐飲業。據上海市統計局城調隊統計,今年第二季度,這類廣告在所有電視廣告中位居第三麥當勞請來星河藝校的青春男女,“隨風倒”的創意輕鬆有趣,受到青少年的青睞;肯德基也毫不示弱,同樣打出“青春牌”,還加入了“都市愛情”的“作料”,其中一廣告中男主角“不愛美人愛甜筒”的“價值取向”,使人在一笑之餘也產生了好奇與興趣。夏季飲品廣告更是多得令人眼花繚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本季的廣告都打出“明星牌”,不約而同地請來人氣正旺的明星助陣,加上構思巧妙,製作精良,影響力不可小覷。“佳得樂”挑戰自我的“勵誌”、“七喜”空中撒水的卡通形象等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與此同時,日用化學品的廣告大戰也是硝煙彌漫。各“力士”打出一貫的“國際巨星牌”,請來舒淇做當家花旦;“六神”也打出傳統的“溫馨家庭牌”,銀屏母女其樂融融;夏士蓮異軍突起,打出“回歸自然牌”,叢林風光令人心馳神往。除了這些夏令熱銷品的廣告以“清涼”為上之外, 一些季節性不強的商品在本季也適時推出清涼型的廣告。

熒屏國產劇唱主角

文彙報7月25日訊(記者 傅慶萱) 上海衛視自開播以來, 始終堅持播出優秀國產劇吸引觀眾, 在該台播出的600多部集電視劇中, 國產劇占85.47%, 絕大部分為現實題材, 而且均取得了不俗的收視率,受到全國觀眾的好評。最近播出的《永不瞑目》、《將愛情進行到底》、《刑警本色》等國產劇更成了熒屏熱點。近日起, 該台還將相繼播出《罪證》、《危險遊戲》、《最高利益》、《錯緣》等多部國產劇新作, 為觀眾提供健康豐富的精神食糧。

“環境戲劇”在京城街頭上演

文彙報7月26日訊(記者 吳娟) 上下班高峰的過街橋上, 兩位音樂人開始叫賣小商品, 一位行為藝術家用彩色粉筆在橋上開始寫一封信, 一位清瘦的來自菲律賓的現代舞蹈女演員被信件的字跡引領到橋上的一把椅子邊, 她開始與對麵戴眼鏡、光脊梁的男剪輯師共同舞蹈, 兩位音樂人以碗盆和橋欄敲出響亮的打擊樂伴奏, 兩位舞蹈者分別用英語和漢語朗誦《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台詞……過路行人紛紛駐足圍觀。原來, 這是一出上演於京城北三環一座過街橋上的“環境戲劇”, 劇名叫《婚姻合作及相關場景》, 過街橋上的這場是該劇的第二部分。環境戲劇”與傳統戲劇的不同在於, 傳統戲劇在專門的劇場中表演, 而環境戲劇則將戲劇搬到生活場景中。此劇在一個個現實空間轉換,是為了使戲劇與真實生活進行突然的交流, 希望給人們一種與戲劇不期而遇的驚奇與快樂, 從而對戲劇和生活產生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