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深入發展、大步前進的一年,但同時也是遭受困難的一年。在“非典”肆虐、台獨勢力猖獗的情況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擊“非典”,反對台獨,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於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這樣完整的提出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牢固樹立和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對於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這一年,我國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始發揮它的效用。6月1日開始下閘蓄水;6月15日,蓄至135米初期蓄水位;6月16日,雙線五級船閘開始試通航;7月10日,第一台發電機組比計劃提前20天並網發電,為中國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6月29日和10月17日,中央政府分別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這是內地與港澳經貿發展的新起點和裏程碑。
10月15日9時整,我國自主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9時9分50秒,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成功送上太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胡錦濤在現場觀看飛船發射時強調,“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榮耀,標誌著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初戰告捷,也標誌著中國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邁出了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一步。
春天,一種名叫SARS病毒的侵襲,讓全國很多地區麵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驗。截止到8月16日,“非典”毒魔已摧垮了5327人的身體,奪去了349人的生命。這場災難波及的地區達24個省區的266個縣市,與此同時,中國的旅遊、餐飲、運輸、商貿等行業損失慘重。但不管“非典”帶給人們多少災難和痛苦,最終人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還是戰勝了它,並且通過這場災難,全國人民的凝聚力和戰勝困難的信心獲得更大增強。
這一年下半年,針對陳水扁當局企圖通過推動“台獨公投”進行分裂祖國的活動,中國政府和人民表示強烈反對和譴責,表達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和粉碎“台獨”分裂活動的堅強決心。
雲南千種風味彙成“滇菜”
新華社昆明1月1日電(記者 曹瀅) 多民族的雲南首次對26個民族的飲食文化進行係統整理。在1日出版的“滇菜大係”中收錄了3.1萬種特色菜肴,其中佤族、僳僳族、怒族、獨龍等民族的菜肴是第一次記載於書。
重振大東北
今年,“東北”成了曝光率最高的區域,“重振東北”成了最受人關注的戰略舉措。中國政府決心從空前力度消除妨礙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體製性束縛,徹底攻破這座“最後的計劃經濟堡壘”。這不僅關係著1億多東北人民的未來和命運,也關係中國的整體發展。
全國眾誌成城抗擊非典
2003年初,廣東等少數地區發生非典型肺炎並呈蔓延之勢。麵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中國政府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依法采取了一係列果斷、有效的措施。5月7日,國務院第七次常務會議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5月12日公布實施,還頒布了實施了《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辦法》。中國政府如實公布疫情,完善疫情信息報告製度和預防控製措施。國家領導人多次深入疫區了解疫情,看望慰問病人和醫護人員,動員全國人民抗擊非典。中國政府和地方政府撥款100多億資金,用於購置醫療設備、藥品、防護用品和醫院改造,對農民和城鎮生活困難居民中的非典患者實行免費醫療和救助,確保非典患者全部入院救治,使中國內地臨床確診病曆的病死率降至6.5%,低於世界平均臨床確診病死率9%的水平。至8月16日,衛生部副部長朱慶生在北京地壇醫院宣布,地壇醫院的最後一批非典患者康複出院,這也是全北京市和全國在院的最後一批非典患者。朱慶生稱,最後一批非典康複患者出院標誌著全國防治非典的醫療救治任務已經全麵完成。
廣州藥市飛來“價格戰書”
羊城晚報1月7日訊(記者 汪令來) 在一家擁有4000種藥品的藥店中,你買的每一種藥品,都被保證是全市最低價,如果不是,你就會得到差價補償————這樣的“便宜事”你能相信嗎?昨天,位於廣州天平架的一家大藥房,用巨幅廣告打出了這樣的承諾。據了解,這種在藥品零售中搞“差價補償”在廣東還是首次。此舉頓時在業內引起轟動,有人甚至稱,這種“差價補償”有可能在多年來“鐵板一塊”的廣州藥品零售市場,掀起真正意義上的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