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土壤
一、灰鈣土
灰鈣土是在內陸幹旱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地帶性土壤。縣境灰鈣土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台地和衝洪積扇區。麵積22167 公頃,占土壤總麵積的25暢37%,重點分布在縣境北部。其特點是表土層有少量腐殖質積累,質地沙性,養分瘠薄,因受風積侵蝕部分地已被浮沙覆蓋。表土層以下為堅實、灰白色的鈣積層,深層為成土母質或母岩碎塊。地麵生長有強旱生的灌木、小半灌木、耐旱蒿屬及禾本科草類。
二、草甸土
普通草甸土 在灌區有灌排條件的地區多數已被開墾成農田。未開墾或開墾量極少的河灘地,地下水深1米左右,水質良好,礦化度在1 克/升以下,生長著茂密的草甸植被。土壤表層有20~30厘米的生草層,有機質含量在1%左右,含可溶鹽0暢3%,呈淺灰棕色,表層以下有機質逐漸減少。人工耕種後,可向灌淤草甸土方向演化。
灌淤草甸土 主要分布在南北黃河衝積平原農耕區。有厚10~30 厘米以上的灌淤熟化土層,表土有機質平均含量為1暢2%,水解氮平均為43ppm,速效磷平均為6ppm~7ppm,土壤含鹽量0暢3%左右。由於地下水位較高,土壤中氧化還原過程頻繁,心底土中有鏽斑,質地為中或重壤土。熟化土層厚度與農作物產量關係密切,當有機質層小於30 厘米時,作物產量很低。
濕草甸土 主要分布於鄂爾多斯台地邊緣,農耕區低窪坑域,地下水位過高處發育濕草甸土,土表明顯積鹽,鹽化程度較為嚴重。
三、灌淤土
縣境內灌淤土主要分布在黃河衝積平原、鄂爾多斯台地邊緣農耕區,是經過長期灌溉、落淤、施肥耕作形成的農用土壤,麵積4000 公頃,占土壤麵積的4暢4%,2001 年擴展到8000公頃左右。是縣境主要引黃灌溉耕種土壤。土壤較為均勻,剖麵發育不明顯,多為輕壤和中壤,一般呈淺灰棕色,疏鬆多孔。表土為疏鬆耕作層,有機質含量在1%以上,厚達40厘米左右,水解氮平均為63ppm左右,速效磷13暢6ppm左右,表土層以下是厚100~150厘米的灌淤或風積熟化土層,有機質含量0暢7%~1暢3%。土壤剖麵中可見到鏽紋、鏽斑,土壤含鹽量一般在0暢2%以下,適合種植各種作物,是灌區內種植業發展的強勁土壤。灌淤土可分草甸灌淤土和鹽化草甸灌淤土兩個亞類:
草甸灌淤土 即普通灌淤土,由含腐殖較多的淺色草甸土經灌淤人工耕作熟化形成。土壤結構良好,質地適中,自然肥力高,含鹽量低於0暢2%。
鹽化草甸灌淤土 鹽化草甸灌淤土麵積占灌淤土類的14%,主要分布在縣境中下部,鹽化草甸灌淤土的地勢低平、地下水位較高,一般在1暢5~1暢8 米之間,鹽化現象明顯,表土層平均含鹽量為0暢37%,平均有機質含量為0暢84%,水解氮50暢6ppm,速效磷8暢5ppm。
四、白僵土
普通白僵土 主要分布在五堆子與馬太溝鄉交接地。是沒有經過鹽化現象的白僵土,地麵呈灰白色,有細小不規則的多邊形裂縫,局部龜裂結殼向上翻卷,100 厘米以內的土層堅實,棱塊狀結構。地表有半固定風積沙丘,生長芨芨草、唐古特白刺等植物,pH值一般在8暢8左右,可開墾種植,熟化為沃土,熟化周期較長,一般在5~10年左右。
鹽漬白僵土 主要分布在五堆子鄉政府東南、馬太溝鄉施家台村一組居民點,土壤具有白僵土的基本性狀,但鹽漬化現象比較嚴重,地表生長鹽爪爪等鹽生植物,開墾種植熟化難度大。
沼澤白僵土 是白僵土區域內地勢較窪的地段,常有短暫的積水現象。分布在五堆子鄉溝灣子村與北崖村交接處,當地人稱“雨水壕”,是典型的沼澤白僵土。土色灰暗,地下水位高,一般在1米左右,鹽化現象較為嚴重,含鹽量在0暢69%左右,有機質0暢67%,水解氮56暢6ppm,速效磷2暢4ppm。易開墾熟化,但必須排除地下鹽堿。
五、風沙土
縣境內風沙土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台地,農耕區零星分布。麵積41867 公頃,占土壤麵積的47暢95%。風沙土是風積細沙形成的土壤,按其流動狀況分為流動沙丘、固定沙丘和平鋪沙地類型:
流動沙丘 縣境鄂爾多斯台地,南北長60 公裏,東西寬1~3 公裏,廣布新月形鏈狀沙丘,麵積23980公頃,占土壤麵積的27暢44%,沙丘高度多在4~10 米之間,一般迎風坡坡長40米左右,最長達100 米左右,背風坡較陡,坡長8 米左右,坡度30~35,沙丘東南方向移動,有機質含量為0暢1%左右,植被稀疏,主要生長沙蒿、檸條、蘆葦、沙米、燈蘇、苦豆子、白茨等。在降水量多的年份沙丘丘間低地和迎風坡生長蘆葦、燈蘇茂密旺盛,可謂“風吹草低見牛羊”。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丘間低地多為沙鬆鹽土,故流動沙丘常與鹽土呈複區存在。
固定沙丘 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台地衝洪積地區,與流動沙丘間複並存。麵積7420 公頃,占風沙地麵積17暢7%。植被以白刺為主,覆蓋度達70%左右。沙丘呈橢圓狀,高0暢5~3米左右。
平鋪沙地 主要分布在月牙湖鄉南部,麵積10467公頃,占風沙地麵積25暢2%。沙丘多為幹燥型半固定浮沙地,植被有沙蒿、檸條、沙米、畫眉等,覆蓋度為20%~50%之間,在降水量多的年份,植被生長茂盛。
六、鹽 土
草甸鹽土 縣境南北農耕區廣布草甸鹽土,總麵積為9847 公頃,占鹽土總麵積98%。草甸鹽土所處地勢較低窪,地表地下徑流條件差,地下水位高,一般在100~150 厘米左右。鹽分隨蒸發而上升,降雨下降;降水量大,地下水位上升,鹽分上升。根據草甸鹽土在性態和組成上的不同,又可劃分為白鹽土、鬆鹽土、黑油鹽土、沙蓋鹽土四個土屬。
沼澤鹽土 縣境沼澤鹽土僅有青鹽土一種,分布在湖泊邊緣及淺平窪地中,具有季節性積水條件,春季幹涸後地麵可見鹽結皮,鹽結皮下為藍灰色的表土層,主要分布在五堆子鄉,馬太溝鄉境內零星分布。pH值在9 左右,屬強堿性。有機質0暢6%,水解氮25暢6ppm,速效磷11暢5 ppm。
殘積鹽土 是地下水位較深,近期已無積鹽過程的鹽化土壤。除生長鹽生植物外,地表無鹽化特征。殘積鹽土按鹽分的聚積狀況可分為結殼蓬鬆鹽土、結殼鹽土和幹鹽土三個土屬。縣境內分布約133公頃。
第二節 植被
民國三十年(1941年),寧夏省地政局聘請農業專家調查規劃造林區。民國36 年(1947年)建林場兩處,植樹0暢4萬餘株。20世紀70年代中末期馬太溝公社施家台子村陶石公路西側、五堆子公社溝灣子至水泉子、紅崖子公社駐地南北幹渠,樹木生長茂密,柳樹樹徑達50~80厘米,個別樹徑達100厘米左右,樹高達20米左右,樹冠達50平方米左右。
縣境地帶性植被為荒漠草原植被及荒漠植被。黃河衝積平原農耕區分布喬木、草甸、沼澤植被,鄂爾多斯台地分布大麵積地帶性草原植被,植物生態類型以旱生灌木、小灌木、小半灌木及旱生或強旱生草本為主,鹽生和沙生植物占有一定比重。植物群落結構大多較簡單,在各類草原和荒漠植被中,成層現象不突出。自1995年以後,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黃河護岸林工程,大力開展飛播造林、二代農田林網建設、圍欄封沙育林、人工治沙造林等生態建設工程,植被覆蓋率提高到12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