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收入
1949年,全縣人均占有糧食163公斤,1957年270公斤,1961年216公斤。1971年農民人均分得糧食524公斤,1979年367暢6公斤。1966年規定人均口糧標準最高不超過207 公斤,最低140公斤,達不到標準的生產隊可不完成統購糧。
20世紀60~70年代,全縣大麵積推廣種植水稻,致使土壤地下鹽堿上升,表現尤為突出的是五堆子公社溝灣子生產隊,馬太溝公社施家台子周圍幾個生產隊,5隊、20隊(今六頃地鄉西梁村)土壤鹽堿化程度嚴重,種植的各種農作物保苗率低下,農作物不能正常生長。小麥平均畝產隻有100~200斤,個別生產隊平均畝產在100 斤以下,最為嚴重的平均畝產隻有幾十斤。溝灣子生產隊每年各種作物播種麵積在800畝左右,最低年份全年糧食總產不足5萬斤,除種子、飼料、民工建勤補足糧食外,社員辛苦勞動一年人均隻分一百來斤糧食,社員嚴重缺口糧,缺額部分靠國庫回銷供應。
197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02暢9 元,1976 年74暢91 元,1980 年101 元。1981 年起全縣逐步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製,糧食連年豐收,經濟收入逐年增長。1985年全縣糧食總產量為1044萬公斤,每人平均生產糧食632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395元。199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38暢5元。199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697暢32元,200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023元。
1957年,職工人均年工資614 元,1970 年人均年工資487 元,1977 年人均年工資583元,1980年人均年工資633元,1985年人均年工資976元,職工人均年工資遞增3暢15%。全縣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收入:1957 年247 元,1978 年396 元,1980 年673 元,1985 年876 元。1993年,全縣職工年平均工資2430 元,1994 年3813 元,1995 年4120 元,1996 年4344 元,1997年4719元,1998 年5051 元,1999 年6300 元,2000 年城鎮職工年平均工資7137 元。2001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450元。按行業分國有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9240元,集體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7837元,其他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5557元。
2002年,全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9811 元,其中國有經濟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10033元,集體1133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1元,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147.14元。
第二節 消費
1984年,農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費232暢60 元(按當年價格計算)。1992 年,人均667元,1997年上升到1730暢3 元,2001 年達2112暢04 元。城鎮居民年生活消費1952 年148暢40元,1957年194暢30元,1962 年63暢87 元,1965 年213暢10 元,1970 年236暢70 元,1975 年319元,1980 年 345 元,1985 年 560暢48 元,1992 年 948 元,1996 年 1957 元,2001 年上升到3323暢2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