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感到長安受到極大威脅,急忙調集各州郡精兵42萬人,號稱百萬,直撲昆陽,守城綠林軍僅八九千人,看著王莽的軍隊鋪天蓋地而來,多數將領主張撤離。但此時避開敵人,正在攻打宛城的主力部隊就暴露在敵人麵前,兩麵受敵,必然大敗。在此關鍵時刻,劉秀以冷靜的分析和遠見卓識,說服眾將堅守待援,自率13騎趁夜出城,前往郾縣、定陵調集援兵。王莽軍依仗人多勢眾,發動強攻,以衝車撞城,挖地道攻城,架雲梯爬城,但昆陽城小而堅固,何況困獸猶鬥,守城的軍士被逼上絕路,拚死抵抗,王莽軍幹著急沒辦法。
不久,劉秀率領近萬人救援昆陽,先頭部隊1000多人距王莽軍四五裏列陣。劉秀親自揮刀殺向敵陣,諸將說:“劉將軍見小敵害怕,見大敵怎麼這樣毫無畏懼?”因此人人奮力拚殺,殲敵千餘,擊退了王莽軍。
劉秀假傳宛城已被攻克的消息,用箭射入城中及王莽的軍營,一麵鼓舞城內部隊堅守,一麵動搖王莽軍心。接著,劉秀率3000敢死隊秘渡昆水(今葉縣輝河),迂回到王莽軍側後,衝擊王莽軍大營。兩軍激戰,劉秀率精兵勇猛衝殺,王莽軍陣勢大亂。昆陽守軍乘勢殺出,內外夾擊,王莽軍紛紛奪路逃命。同時,由於忽然下起暴雨,河水猛漲,王莽軍涉水溺死者上萬。這也創造了2萬人打敗42萬人的奇跡。
昆陽之戰,是決定性一戰,它逆轉了形勢,聚殲了王莽賴以維持統治的軍隊主力。但最大的功臣劉秀並沒有得到升遷,反而陷入極大的危險中。
哥哥劉因受到更始帝劉玄的猜忌而被殺害。正領兵在外的劉秀自知勢單力薄,隻能強忍悲痛,主動回到宛城謝罪,忍辱負重,不為哥哥舉辦葬禮,反而與相戀多年的愛人陰麗華熱熱鬧鬧地舉行了婚禮,洞房花燭夜之後,天天花天酒地,一副及時行樂的模樣。劉玄對他放了心,認為劉秀不過是紈絝(wánkù)子弟一個,因此他得以躲過殺身之禍。劉秀白天強顏歡笑,晚上淚濕枕席,苦苦地忍耐,等待著屬於自己的曆史機遇。
王莽政權被推翻後,天下形勢仍紛亂不堪,劉秀終於爭取到了獨立發展的機會:劉玄命劉秀以大司馬身份,節製河北。當時河北形勢紛繁複雜,各種武裝林立,劉秀依照手下的建議,廢除王莽苛政,恢複漢朝官名,爭取各階層民眾以及一些地方實力派的支持,逐漸形成了建立政權的基礎力量。先拿下河北做立身之本,逐步奪取天下,是劉秀的如意算盤。
在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機之後,公元25年6月,在眾將的極力擁戴勸進下,劉秀終於在(hào)城(今中國河北省柏鄉縣北)即帝位,年號建武,正式建立了東漢王朝,這一年,他年僅31歲。劉秀隨即采取政治誘降策略,終使洛陽30萬人不戰而降。進入洛陽城的劉秀宣布定都於此,此後數百年間,洛陽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不久,定都長安的更始帝政權被赤眉軍打敗,嫉賢妒能的劉玄死於軍中。劉秀先後派軍與赤眉軍作戰,最終迫使赤眉軍近二十萬人投降。至此,劉秀取得了關中地區,實現了第二步戰略目標。
曆經艱難後的劉秀,開始逐步推進他的統一大業。根據當時各地割據勢力的地理位置及其力量強弱,劉秀製定了由近及遠、先東後西、逐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到公元36年,最後掃平各地的割據勢力,實現了中國曆史上第三次大統一。
與他的祖宗劉邦不同的是,劉秀沒有殺戮功臣,反而給他們提供豐厚的待遇。但為了避免功臣權力過大帶來的問題,他“退功臣,進文臣”,把治理國家的任務交給了文臣。
經過多年的戰亂,國破民窮,有資料顯示,西漢人口最多時達5900萬,東漢建立時,人口隻剩下2100多萬。劉秀完成統一大業後,采取“以柔道行之”的治國方針,致力於發展社會經濟,安撫周邊少數民族,東漢一度興盛。史家譽之為“光武中興”。
劉秀在位32年,生活儉樸、終日操勞,公元57年,63歲的劉秀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他死在了“工作崗位”—洛陽南宮批閱文書的龍案上。
57、 班超投筆從戎
公元62年,東漢都城洛陽,一群年輕人正在一個房間裏伏案抄寫,不時還有人邊寫邊議論這次能賺多少錢,可是坐在最後一排的名叫班超的一個人卻一直沉默不語。突然,他站起來將手中的毛筆狠狠地往地下一摔,眾人皆抬頭詫異地注視著他。班超嚴肅地說:“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像當年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到域外去建功立業,博取封侯晉爵的榮耀,豈能整天在筆墨之間虛耗光陰?”眾人先是一愣,接著有人起哄:“哼!看不出班超這小子,連飯都吃不飽,還想去立功受封呢!”班超在眾人的哄笑聲中憤然離去。
班超生氣地回到家,正在整理書籍的父親班彪看他一臉的不高興,大概猜出了幾分,於是就把他和兄長班固、妹妹班昭一起叫到麵前。父親問道:“你們兄妹三人的誌向都是什麼?”班固、班昭回答說願意像父親一樣編寫史書,而班超卻說:“我的心願是領兵打仗,最好像博望侯張騫那樣率隊出使西域!”父親非常欣慰,語重心長地對他們三個說:“你們都有遠大的誌向,這一點我非常高興,但你們要記住,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浮氣躁,隻要能踏踏實實打好基礎,那麼等機會來時,你們才不會錯過。”不久,班超果然投筆從戎,跟隨猛將竇固與匈奴作戰,從此打開了班超立功邊疆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