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過神的時候,是邵俠開口了:「師兄,這是最純正的火之元氣?」
冷千山笑道:「真人的確是法眼無礙,我當時足足琢磨了兩天,才敢確定。」
邵俠亦是笑道:「師兄既然說了與仙道不同,等若是提示了我,拾人牙慧而已。」
冷千山道:「仙道修士之仙術,皆由天地元氣煉入體內化為仙元,而後外放出體,方見仙術。這自生能力者,卻是直接調度這空間中的五行元氣,變化雖然少了些,威力和施放速度卻都較仙術有所提升。」
潘逸沒能用神識感受到那條火龍,而邵俠這時候也已經讓火龍在高空解散為天地元氣還歸天地了,此時聽到冷千山這麼說,才有些明白,問道:「這天地元氣是隨用隨取,還是存於體內?」
邵俠道:「說著說著又停下來,接著走吧,邊走邊說才是。」
眾人失笑,複又前行。
冷千山沒有回答潘逸的問題,而是由陳柏汶回答的:「好讓師叔知道,是隨用隨取的。」
潘逸苦笑搖頭,道:「真是天眷,我,一朝而得。」
邵俠忽然好奇道:「那他們受不受天人之辨的關卡?」
冷千山麵容一肅,道:「受!這兩個小家夥就卡在關卡上了,一直沒能明白天人之辨。」
天人之辨,就是明光城以及修行丹道的仙宗之中,養生主到大宗師的門檻。
修士經過人世間和養生主的修煉,通了大周天,煉了九竅、合了精氣神,在體內初步養成了仙元。到了這步,對於修士身體的開發已經到達了極限。一般來說,如果沒有奇遇得以服食仙丹靈草來淬煉身體,一個修士在養生主巔峰和他在逍遙遊境界的身體狀況並不會有太大變化。
而在養生主境界的仙元雖然形成,但是經不起消耗,也不能外放,離大宗師之後的「綿綿若絕,用之不勤」的境界相差天地之別。
天人之辨,這天人,不是指的是飛仙,而是指天與人。辨別的是修士與天地的關係,對天地的看法,對自己未來修行的定向。
從養生主的內天地成就,到大宗師的溝通外天地,當中的關鍵就在於天人之辨。以怎樣的身份和天地相處,隻要能夠確定,就能晉級大宗師之境界。
而這天人之辨不光是在丹道諸宗中有,這是天地之間對於修行的限製,其他諸宗,修行神識的靈道,修行術法的元道,甚至妖精鬼怪,也必須麵對這天人之辨。
天人之辨時沒有對錯,與天地如何相處都是修士自己的選擇,隻要你的修行選擇了一種,並且能夠修行,就能進入大宗師。
而真正對於天人之辨的判斷,隻有到逍遙遊之前,符合天地規則的天人之辨才可入逍遙遊,直至登仙而去。
說來輕巧,但是對於很多修士,在養生主之前根本就不會想到這個問題,或者想到這個問題也不知道如何解答。
而陳柏汶二人,就屬於不知如何解答的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