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淩冽,黃沙漫天。大梁城外西南側,一簇數十人的難民在寒風中瑟瑟前行,這些人在饑寒交迫,大多為老弱婦孺,不時有人或因疾病倒下,撒手人寰。婦人懷裏的嬰兒啼叫不絕,夾雜著隊伍裏失去親人的哭號聲,令人不忍直視。
這時忽聞馬蹄聲響,一對十餘人的殘兵迎麵過來,眾難民大為恐慌,有些婦人伸手按住正在啼哭的嬰兒。官兵中為首的一人灰頭土臉,頭頂的盔甲被削去一角,戴在腦袋上歪歪斜斜。他在馬上手一揚鞭,說道:“你等從何處來啊?”
前麵一個黑麵老者上前恭聲說道:“回老爺,咱們由洛陽過來,已經走了有十幾天了。”
這隊官兵有些人腦袋上胳膊上還包紮著傷口,顯然是一對潰散的逃兵,那騎馬的官兵點了點頭,道:“咱們弟兄征戰辛苦,已經好幾天沒填肚皮了,你們趕緊的把吃的拿出來。”
那老者趕緊說道:“回長官,咱們這些人一路走了這些日子,幹糧早就吃光了,已經餓死好些親人了,哪裏還有吃的能拿出來?”
旁邊一個扛槍的官兵惱了,罵罵咧咧地道:“奶奶的叫你拿就趕緊拿出來,哪兒那麼多廢話!”
有三兩個官兵幹脆衝到難民堆裏開始動手搜搶。有些難民稍作反抗官兵就直接踢倒在地痛毆一番。最後這些官兵看實在搜不出什麼東西來,衝著幾個難民一頓拳打腳踢,將這些難民痛罵一頓就揚長而去。
等他們走後,老人歎氣說道:“咱們繼續走吧。”
這時有個七八歲模樣的孩子走過來,說道:“爺爺,我餓。”
老人一張褶皺的臉開始扭曲,他有些手足無措,他想說些安慰孩子的話,忽然發覺孩子眼睛發亮,小臉上看起來有些興奮。
老人有些奇怪,以為孩子餓得發昏了,仔細看了下,感覺不對,忽然回過身來,在他身後不知何時已經站著一人。
那人一身白衣,背負長劍,神清目澈,氣度不凡,宛似仙人一般。
他走到孩子麵前,拿出一塊餅來,說:“拿去吧。”
孩子一開始還不敢接,看看那人不像壞人,就接過去大口咬起來。
他望著這群神情憔悴的難民,長歎一聲:“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眾難民不明所以,都茫然地看著他。
他從身邊摸出一些散碎銀兩分給眾人,大家團團給他跪了下去。他連聲勸眾人起身,扶起前麵那個老人。
眾人也都陸續站起身來。
他轉過身去快步離開,老人邁出一步,說道:“還未請教恩公姓名。”
“在下姓呂。”
他竟頭也不回地遠去了。
他正是仙道中聲名赫赫的純陽真人呂洞賓。
此時的天下民不聊生。昔日鼎盛繁榮的盛唐王朝已然土崩瓦解。自朱溫廢帝,世間再無正統,各方軍閥擁兵自重混戰不休,各處的妖孽精靈也趁亂叢生,禍害人間。呂洞賓修道成仙,深感民間疾苦,一路除妖伏魔,救助了大量百姓,但每到一處,都不由得備感淒涼。
呂洞賓精於醫術,隨身攜帶的藥物都是自己研製而成,讓無數病危的百姓起死回生。百姓對他感恩戴德,他卻滿懷惆悵,不知這禍亂到何時才休。
呂洞賓又向西行了三四裏路,在路旁有一處古廟,院牆殘破,大概裏麵也沒有僧侶了,呂洞賓走到近處,正門上麵牌匾尚在,寫著“寶月庵”三字。
呂洞賓推門進去,想借宿一晚,廟宇凋零敗落,顯然許久沒有人氣了。他穿過大院,走到內堂,推開那扇破爛不堪的木門,徑自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