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掌控新軍精銳之師(1 / 3)

一個人,特別是一個弱勢的人,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最簡捷的途徑是得到能幫助自己人的幫助,而獲得幫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讓幫助你的人喜歡你。在這一點上,曹錕得天獨厚。

人人都知道人不可貌像,不可以貌取人,可世上的人偏偏又沒幾個不以貌取人。曹錕身材魁梧、膀闊腰圓,卻又麵善貌實、慈眉順眼,讓人一看就會想到倆字:“憨厚。”

誰都知道,但凡沾上這倆字的人,天下人至少有一半會喜歡他。再加上,曹錕性情寬洪,能容人、能順人、能吃虧於人。

曹錕愛交朋友,遇上了就相邀喝幾杯,每次都爭做買單人,哪怕是別人求他做事也這樣。有時喝醉了溜下桌子酣然睡去,醒來錢袋裏的一點小錢全沒了,明知是店前的頑童掏了去,卻隻指著他們一笑了之。做人能這樣,喜歡他的人自然又多了幾成。

曹錕出生在天津大沽,父親曹本生隻是船行的一個排工,收入有限,家庭人口又多,但仍然咬著牙讓曹錕上了四年私塾。曹錕16歲時,認得不少字了,父親感到自己老了許多,就讓曹錕跟他學造木船。曹錕雖然貌似憨厚,骨子裏卻還是透著精明,朦朧中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造船太累,像父親這麼起早貪黑地忙呼一輩子,家裏的日子還是過不好,於是他搖頭表示不願意。

“不去造船,就在家種地吧。”母親用商量的口氣說。

曹錕連想都沒想,還是固執地搖搖頭。因為他知道,種地跟造船差不多,又苦又累,掙得還更少。父親見曹錕就知道搖頭,惱了問:“你想做什麼,就在家裏吃喝?”

“我去賣布。”

原來曹錕有個朋友每天推著一輛小車在街頭轉悠賣布,不怎麼累掙的卻還可以。曹錕知道了賣布這營生是怎麼回事,他認為這比做木工或當農民都要強許多。

無論是父親讓他去做木工,還是母親讓他來種地,這都是他們隻會幹所以也隻可能想到的事情。與他們相比,表麵憨厚的曹錕,眼界似乎高了一點,也更懂得利害,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曹錕的朋友賣布是推著小車在街上叫賣,曹錕家買不起小車,便將布扛在肩上到處叫賣。生意雖不是很好,每天總還是能賣出幾尺幾丈,收入並不比父親差。可他剛賣了幾月布,母親遭受一個地痞欺侮。曹錕還有他的兩個哥哥,父子幾個一起上陣,結果還是被地痞打趴下了。至此以後,每逢下雨不能上街叫賣,曹錕再不去喝酒,而是到一個拳師家跟著他練拳腳。幾年下來,還真學了些武藝,加上本來力氣就大,對付兩三個人都沒問題。

賣了四年布,曹錕家生活過得比以前好了許多,曹錕卻有了想法。他感到這麼賣下去沒什麼盼頭,今後最多也就是租個攤子,開家布店。他自認這不是他需要的,開始不安於“本職”工作了。就在這時候,淮軍來招兵。看到幕兵處一身戎裝的軍官,曹錕的眼睛突然就亮起來。

“這才是我要的生活啊!”

曹錕在心裏叫喊著,跟父親一商量,就去了淮軍募兵處。

鄭謙是募兵處的管帶(帶隊的相當於營長),剛過知命之年,打了一輩子仗,對什麼人適合當兵,他一眼就能看出來。當曹錕走進他的視野時,心裏就先自喜了。“總算是又遇到一個好兵!”他在心裏嘀咕著,走上前來,問曹錕:“能比劃幾下嗎?”

“長官你的眼真毒,也就隻會幾下。”曹錕張大嘴笑著對鄭謙說。

“跟他試試,敢嗎?”鄭謙指著一個剛錄用的年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