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出血壞死型胰腺炎的特殊臨床特點、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主要護理診斷/問題及主要護理措施。
2.熟悉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的臨床意義。
3.了解急性胰腺炎的概念、病因、主要的診斷方法及治療原則。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見的急腹症之一,是指多種病因導致的胰酶在胰腺內被激活後,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學性炎症,可伴或不伴其他器官功能改變的疾病。臨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惡心、嘔吐、發熱、血清和尿澱粉酶增高為特點。
【病因及發病機製】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眾多,在我國膽管疾病是主要病因,約占50%以上。西方國家則以急性酒精中毒最為常見,約占60%。
1.膽管疾病膽石症、膽道感染或膽道蛔蟲等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其中以膽石症最為常見。70%~80%的正常人群中,在解剖上胰管和膽總管彙合成共同通道後開口於十二指腸壺腹部,膽石嵌頓在壺腹部將導致胰腺炎與上行膽管炎,即“共同通道學說”。此外,尚有其他機製:① 梗阻:由於上述各種原因導致的壺腹部狹窄和(或)奧迪(Oddi)括約肌痙攣,導致膽汁通過共同通道逆流入胰管,引起急性胰腺炎;② 奧迪括約肌功能不全:膽石等移行中損傷膽總管、壺腹部或膽道炎症引起暫時性奧迪括約肌鬆弛,使富含腸激酶的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③ 膽道炎症時細菌毒素、遊離膽汁酸等可通過膽胰間淋巴管交通支彌散到胰腺,激活胰酶。
2.大量飲酒和暴飲暴食大量飲酒可通過下列機製引起急性胰腺炎:① 酒精通過刺激胃液分泌,使促胰液素和縮膽囊素分泌,使胰腺外分泌增加;② 刺激奧迪括約肌痙攣和十二指腸乳頭水腫,致使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內壓增加;③ 長期酗酒者胰液內蛋白含量增高,易沉澱而形成蛋白栓,致胰液排出不暢。暴飲暴食時短時間內大量食糜進入十二指腸,引起十二指腸乳頭水腫和奧迪括約肌痙攣,同時刺激大量胰液和膽汁分泌而出現排泄不暢,引發急性胰腺炎。
3.胰管阻塞胰管腫瘤、結石或蛔蟲、胰管狹窄等均可引起胰管阻塞,使胰管內壓力增高,胰管小分支和胰腺腺泡破裂,胰液外滲入實質,引起急性胰腺炎。
4.手術與創傷腹腔手術尤其是膽胰或胃手術、腹部創傷如鈍挫傷或穿透性創傷,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可能與胰腺組織受損或血液供應障礙有關。ERCP檢查後可有暫時性高澱粉酶血症,少數可出現急性胰腺炎,多認為與注射造影劑或注射壓力過高有關。
5.其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引起高鈣血症,使得胰管鈣化、蛋白酶原激活和胰液分泌增加而誘發胰腺炎。高脂血症可因血黏度增加導致胰腺循環障礙等而並發胰腺炎。此外,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可誘發急性胰腺炎。噻嗪類利尿劑及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妊娠、肥胖等也易誘發急性胰腺炎。
【臨床特點】根據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可分為輕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臨床上以輕症居多,以胰腺水腫為主,病情常呈自限性,預後良好。重症者出現胰腺出血壞死,可繼發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種並發症,病死率高。
1.症狀
(1) 腹痛為本病的主要表現和首發症狀。突然起病,程度輕重不一,疼痛常位於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帶狀放射,可為鈍痛、刀割樣痛、鑽痛或絞痛,呈持續性伴陣發性加劇,不能為一般胃腸解痙藥緩解,進食可加劇,彎腰抱膝位可減輕疼痛。水腫型腹痛3~5日即可緩解。出血壞死型病情發展快,腹痛劇烈且持續時間長,發生腹膜炎時可引起全腹痛。少數年老體弱患者可輕微腹痛。
(2) 惡心、嘔吐及腹脹多數患者起病時即可伴有惡心、嘔吐,有時頻繁發作,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和膽汁,嘔吐後腹痛無緩解。大多同時伴有腹脹,重症者甚至出現麻痹性腸梗阻。
(3) 發熱大多為中度發熱,少數為高熱,持續3~5日。持續發熱一周以上不退或逐日升高、白細胞升高者應懷疑有繼發感染,如胰腺膿腫或膽道感染等。
(4) 低血壓及休克多見於重症胰腺炎。患者煩躁不安、皮膚蒼白、濕冷、脈搏細弱。極少數可突然發生休克,甚至猝死。主要由於有效血容量不足、胰腺壞死釋放緩激肽類物質致周圍血管擴張、並發感染和消化道出血所致。
(5) 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輕型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嘔吐頻繁者可有代謝性堿中毒。重症胰腺炎常有明顯脫水和代謝性酸中毒,伴有血鉀、血鎂、血鈣降低,部分可伴有血糖升高,偶可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滲性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