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匈奴的分裂與南匈奴內附
更始帝時,匈奴單於坐大,竟要求更始向其稱臣。其後匈奴又支持安定三水人盧芳在北方沿邊建立割據政權,並與盧芳聯合連年入擾,“殺略鈔掠甚眾,北邊無複寧歲”。建武二十年(44年),匈奴入寇尤深,甚至到達上黨、扶風、天水。當時東漢新建,人口大減,經濟衰敝,邊境又是“彰塞破壞,亭隧絕滅”,不得不遣使與匈奴交好。光武帝平定盧芳政權,統一天下。匈奴內部也出現政治危機,匈奴統治集團內部因爭奪單於位,矛盾日漸顯露並激化。
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單於輿死,蒲奴立為新單於。而統管匈奴南邊八部與烏桓各部的右奧鞬日逐王比,因不得立,而心生憤恨。其時正值匈奴境內連年旱災、蝗災,草木盡枯,人畜饑疫,死亡大半,國力大大衰竭。建武二十三年(47年)右奧鞬日逐王比暗中與東漢政府聯係,表示願意歸附,並派漢人郭衡向東漢政府獻匈奴地圖。而東漢正苦於開國以來,匈奴連年入侵,窮於應付,於是就接受了他的請求。建武二十四年(48年),日逐王比所屬八部大人議立比為呼韓邪單於,按西漢時呼韓邪單於故事,“款五原塞,願永為蕃蔽,扞禦北虜”。自此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人稱呼韓邪單於比為南單於,而稱蒲奴單於為北單於。建武二十六年(50年),東漢徙南匈奴呼韓邪單於比居西河美稷(今內蒙古準格爾旗西北),遣中郎將段郴等留西河護衛之,以其部下分屯於北地郡至代郡沿邊各地,作為漢郡縣耳目,隨時報告北匈奴動向。
南匈奴內附是匈奴曆史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匈奴以遊牧經濟為主,在生產上和生活上需要與漢族的農產品和手工業品進行交換,是促成匈奴與漢族趨向統一、團結的經濟基礎。而漢族先進的經濟文化所給予匈奴的積極影響,逐漸使匈奴內部形成了在對漢關係上抱有不同態度的兩種政治勢力。右奧鞬日逐王比駐牧於匈奴的南部,所領八部部民分布在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以北,牧地與漢朝農業區鄰近,所受漢族的影響較之其他各部更深,他們與漢族友好合作的願望比較強烈。八部大人議立比為單於時,襲用其祖父“呼韓邪”之號,以表示其歸漢決心。單於比所統領的八部部眾,是匈奴中傾慕漢族文化並堅決主張與漢友好合作的那部分社會勢力。由於他們的存在,南匈奴的內附則成為必然。
南匈奴的內附對匈奴曆史和漢匈關係史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首先,沉重地削弱了匈奴的侵擾勢力,緩解了匈奴對東漢王朝的威脅。建武二十五年春,南單於派其弟左賢王莫領兵萬餘,攻擊北單於弟奧鞬左賢王,並活捉之,又大破北單於於帳庭之下,得其部眾萬餘人、馬七千匹、牛羊萬頭,北單於震怖,退卻千裏。南單於入居西河郡之後,又把他所統領的八部之眾,分駐於北邊諸郡,為郡縣偵察、巡邏,協助防守邊塞。因此北單於感到惶恐,歸還所掠漢人,以示善意。其次,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烏桓、鮮卑等族擺脫匈奴的控製,轉而歸附漢朝。建武二十二年,烏桓利用匈奴內部變亂之機,發兵擊破匈奴,匈奴向北移徙數千裏,東漢政府趁機以幣帛贈給烏桓。烏桓本歸日逐王比管領,現在日逐王及所率八部俱已歸漢,烏桓亦隨之投歸漢朝。建武二十五年,鮮卑與東漢通譯使,其首領都護偏何等連年幫助漢朝抗擊北匈奴。東漢政府為了管理烏桓和鮮卑的事務,特於上穀郡寧城(今河北宣化西北)置烏桓校尉,開設營府。從此,經明、章、和三世(58—105),漢與烏桓、鮮卑間相安無事。第三,便利了匈奴奴隸的逃脫奴役。建武年間,匈奴有數萬落奴婢利用匈奴分裂的時機,逃亡到當時的“金城、武威、酒泉北黑水、西河東西”,逐水草畜牧。第四,邊境無事,漢人得以安居。南匈奴內附之後,北匈奴不敢入侵,東漢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一麵修補城垣,一麵發給邊民路費和糧食,令北地、朔方等八郡人民各還本土。經過若幹年之後,由於邊郡百姓的辛勤勞動,逐漸達到家給人足。同時,因為北邊無戰事,緣邊駐屯的軍隊可以更多地從事屯田,這對於東漢時期社會生產的發展,很有裨益。第五,南匈奴逐漸融入漢族之中。南匈奴內附之後,得到了東漢政府的政治支持和經濟接濟,社會生產得以逐漸恢複,人口得以增加,而且因與緣邊漢人雜居,吸收了漢族的先進文化,與漢族通婚,逐漸學會農業,從事農耕。
[1]《後漢書·南匈奴列傳》。本節以下凡引用本篇,不再加注。
[2]《漢官儀》卷上,《漢官六種》,中華書局,1990年,第152頁。
[3]匈奴與羌族所謂的落,本指廬帳,又轉為一戶的代名詞。故凡言落,即指戶。
二、對北匈奴的打擊
南北匈奴分裂以後,北匈奴國力凋敝,於是派使者到漁陽請求與漢和親,而東漢朝廷則馬上“遣中郎將李茂報命”。建武二十七年(51年),“北單於遂遣使詣武威求和親,天子召公卿廷議,不決。皇太子言曰:‘南單於新附,北虜懼於見伐,故傾耳而聽,爭欲歸義耳。今未能出兵,而反交通北虜,臣恐南單於將有二心,北虜降者且不複來矣。’帝然之,告武威太守勿受其使。”“二十八年,北匈奴複遣使詣闕,貢馬及裘,更乞和親,並請音樂,又求率西域諸國胡客與俱獻見。”光武帝以該事下三府商議如何應答,司徒掾班彪上奏揭露了北匈奴並無歸漢的誠心,以及其外強中幹的實質。希望北單於學習西漢呼韓邪單於真心稱臣,而不要學習郅支單於對抗大漢而被誅。班彪還為朝廷起草了給北單於的報答辭,明確地告知南匈奴一再請求漢朝派兵幫助他掃除北庭。北單於現在“數連兵亂,國內虛耗”,漢朝的政策是“服順者褒賞,畔逆者誅罰”,希望北單於不要執迷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