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寒鴉誌》更多支持!
皮氏,今年八十七歲。為皮家生下三兒一女的她,卻孤獨的居住在丈夫生前為看護自己家的果樹而修建的、隻有十幾平米的鍋台連著土炕的小房子裏。丈夫離開她的二十多年裏,孤獨的她靠著丈夫為她留下的、兒女們不知道的積蓄生活。多少、次皮氏有病時,求人給兒女送信,同住在一個村的兒女們真的沒有一個人來到老人的身邊照顧過她,因此,孤獨成了她最好的生活夥伴兒,飲酒成了她生活中的樂趣。
秋收後的一天,一輛轎車停在老人的小房前。一個領導模樣的人走進房門,看著坐在炕上喝酒的皮氏,關切的問道;
“老人家,就一個人生活呀。”
“是的,老伴死得早。”
“兒女們在外地工作呀?“
“他家祖墳沒有那好的風水,沒冒出那股青煙,都住在下邊的村裏。”
“明白了。老人家,和您商量點事兒,我們是政府的辦事兒員,您門前這條路要擴寬修建。您的房子正好處在新建的大道上,所以您老的房子我們要拆掉。”
“你是說要拆我的房子?給錢不?”
“給錢!您把房照找出來我要看一下!”
“房照沒有,這就是當年我那死鬼丈夫建的看果用的臨時房。給錢不?”
“給!隻是您的把您的兒女們喊來,你的年紀大了,我們的和他們商量。”
“有點難,我是喊不過來。我有病要死要活的時候求人給他們送信,一次都沒來過。”
“您放心,我派人去,他們準來。”
是的,當政府的工作人員到村裏通知皮氏的兒女,他母親的房子被修路征用時,四個兒女很快的就來到老人的小房外麵,沒有一個人走近老人身邊。小房裏陪老人嘮嗑的領導,見到兒女們的表現,自然就知道了他們心裏想的是什麼。但是,道德和法律發生碰撞時,法律自然是勝利者。
領導隻好向外麵老人的兒女們喊道;
“你們四個進來!咱們有事兒商量!”
“領導,您還是出來咱商量吧!就那個又騷又臭的窩裏我們進去都嫌晦氣。”
“說話那!這是生你們養你們的母親。忘了你們是怎樣長大的啦。”
“不是,她一天頭不梳臉不洗的,我們沒勇氣進屋。”
“明白了,這麼說老人家的動遷費怎樣給,就是老人家自己一句話的事,和你們沒一點關係了。”
“那不行!房子是我爹蓋得,動遷費我們人人有份!”
“明白了!這麼說是老爺子當年的錯誤,沒有留下遺囑,跟今天的事兒造成了麻煩。也是,想當年你們四人兩個姓皮,兩個隨老太太娘家的姓今天的事兒就好辦了。”
耳不聾眼不花的皮氏,聽到兒女們的話後,氣的聲嘶力竭的喊道;
“你們!沒人性的畜生們,這樣說話就不怕遭報應啊!你們也有兒女,就不怕你們的兒女等你們老了以後,像你們對待我一樣對你們嗎?”
沒人回答老人的話,房門外的兒女們圍在一起,商量著怎樣才能合理的分掉這塊外財。麵麵相對的四人,商量的聲音被金錢支配的那樣洪亮,句句傳到皮氏、傳到領導的耳中。
事態發展到這種程度,是領導萬萬沒想到的。本是很普通的一起動遷小事兒,卻給他上了生動的一課。是的,這樣的兒女,如此的對待自己的生身母親。他沒有能力教育好老人的兒女孝敬老人,那是權力所限。但是,他可以在自己的權限內,盡一切力量幫助老人。想好主意的領導,挨著性子向門外喊道;
“四位!我再問一遍,這房子真的是你父親建的?是不是沒有房照?”
“是的,問一下領導,像這樣沒有房照的房子,你們能給多少錢?”
“這是違建房,不但不給錢。還要追究建房者的責任。你們的母親年大了,沒有擔當法律責任的能力,你們商量一下,你們四人誰替你的父母承擔這份法律責任那?”
“什麼?還要承擔法律責任?好事沒借著光,倒黴事倒是找到我們身上了,這件事兒和我們沒有關係,有事兒她自己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