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政在家門(1 / 3)

飄搖中的大國

作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內憂甚於外患。

自從趙盾弑晉靈公以後,晉國的卿家勢力非常強大。幾大家族輪流執政的同時,也明爭暗鬥。曾經在晉國曆史上顯赫一時的狐氏、先氏、郤氏和欒氏都先後衰敗,趙氏也幾乎遭遇滅頂之災。晉厲公在與世卿家族的鬥爭中差點取得勝利,但最後欒書絕地反擊,反敗為勝,殺死晉厲公。世卿家族再次戰勝公室。

晉悼公上台後,他吸取前幾位君主的經驗教訓,沒有與世卿家族公開決裂。而是采取相互牽製的手段,維持公室與卿家的一種平衡。這一段時期也是晉國的黃金時代,內部安定團結,對外則重振霸業。可惜的是晉悼公英年早逝,使得這種平衡又喪失了,晉國政壇再次陷入動蕩。晉悼公去世後僅僅六年,公元前552年,晉國便爆發欒盈的叛亂。欒盈進攻絳都,晉平公差點自殺。而齊國又借此時機大舉出兵晉國,晉國遭遇到百年霸業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問題。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公元前546年,晉國與楚國會同其他諸侯國達成弭兵停戰的協定,其政策重點也由對外霸業轉向內政。

下麵我們來略述一下晉國主要的世卿家族。

趙氏家族是晉國最顯赫的家族之一,趙衰與趙盾是晉國曆史上兩位重要人物,特別是趙盾弑晉靈公開啟了晉國世卿政治的時代。樹大招風,趙氏家族後來被其他家族聯手對付,幾乎被夷滅。隻剩下一位孤兒趙武,這就是著名的“趙氏孤兒”的故事。自小患難的趙武成為重振趙氏雄風的關鍵人物,在晉平公時代他出任晉國執政兼中軍元帥,也是晉楚弭兵的主要策劃人。

韓氏家族崛起的關鍵人物是韓厥,趙氏家族得以東山再起,與其鼎力相助是密不可分的。韓厥為人低調,原則性強。他曾拒絕與欒書發動弑殺晉厲公的行動,這一點使他得到晉厲公的重用,在欒書之後出任晉國執政與中軍元帥。韓厥是趙武的恩人,韓氏家族與趙氏家族的關係非同尋常。在公元前541年趙武去世後,韓厥的兒子韓起理所當然地接替他的位置,成為晉國的執政。

魏氏家族是晉國卿家中的後起之秀,其關鍵人物是晉悼公時代的魏絳。魏絳在晉悼公時貢獻良多,特別是他提出和戎政策,對晉國的國防和經濟等產生了重大影響。魏絳的兒子魏舒在欒盈叛亂時,本來是糊裏糊塗地站在欒盈這一邊的。關鍵時刻,他被士鞅挾持。執政的士匄為了拉攏他,答應在鎮壓欒盈後將其封地劃歸魏舒所有。從某種意義上說,魏舒是個福將。因禍得福了,後來他接替韓起成為晉國的執政。

以上趙、韓和魏三大家族後來瓜分晉國,成為戰國時代趙、韓和魏三大強國;除了這三大族之外,晉國還有另外三大族,即範氏、中行氏和知氏。

範氏家族人才輩出,範氏是士氏的一個分支,其起源從士會始。範是士會的一個封邑,所以後來這個家族便以“範”為氏。士會之後,範氏家族又湧現出了士燮、士匄和士鞅等著名人物。士會與士匄都曾經是晉國執政,從士會開始經過四代人的努力,其家族勢力在晉國可謂根深蒂固。

中行氏與知氏兩大家族其實同是荀氏的分支,起始於荀林父與荀首兄弟。晉文公曾經組建三個獨立步兵團,稱為“三行”。荀林父擔任中行將,所以其家族後來稱為“中行氏”,荀林父還曾經擔任過中軍元帥和執政。中行氏的著名人物還有荀庚、荀偃和荀吳等人,其中荀偃曾擔任晉國執政。

知氏的源頭荀首是荀林父的弟弟,曾經擔任晉軍副帥,他的兒子荀罃也曾出任晉國執政兼中軍元帥。知氏與中行氏同出於荀氏,所以兩族實為一族,在晉國政壇上枝粗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