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闔閭之死(1 / 3)

最後的霸業吳越春秋

越國位於吳國南麵,一直是默默無聞的小國。吳國崛起後,兩國的衝突日益增多,這才使越國漸漸地為人所了解。

根據一些史書的說法,越國是曆史悠久的國家,立國始於夏代。夏朝少康帝統治時,把自己的庶子無餘分封於越,這便是越國的雛形。當時越國是一個文化和經濟都很落後的地方,百姓住在山上,過著半耕半獵的生活。無餘到這裏後入鄉隨俗,因而越國雖然有中原文明基因,但大體上說是個蠻夷之國,沒有什麼君臣觀念。

從一開始,越國落後的經濟文化就決定了其政治結構十分簡單。國君的主要事情就是安排祭祀祖先大禹的宗廟,在其他方麵,沒有中原諸侯國那種森嚴的等級製度,君主不過是個名義上的領袖罷了。從無餘開始,傳了十幾代。最後一代越國君主覺得自己一點權力也沒有,不好玩。跟老百姓沒什麼兩樣的,索性也不當國君了,就降級當了平民。這樣越國回到了原始氏族的狀態,其實隻能叫個“部落”,不能叫“國家”了。

此時已進入春秋時代,楚國在南方開疆拓土,吞並許多蠻族部落。諸如越國這樣沒有一個政府組織的部落,很難幸免於難。時勢造英雄,越國曆史上第一位英雄無壬應運而生。他是個頗有權謀之人,炮製了一些神話。傳說他一出生就會說話了,偉大人物總要製造出一些異於凡人的事跡,製造一種霧裏看花的朦朧感與神秘感。他又自稱是無餘的後代,也就是大禹王的後代。這個反正也沒有確鑿的證據,但大家相信他了。於是被廢棄的大禹廟又重新修飭,無壬也被眾人頂禮膜拜,成為國君。

越人之所以要擁戴無壬為君主,也是形勢所逼。倘若延續這種無組織的鬆散社會,那麼越人將在競爭的大潮中一敗塗地。

無壬是新越國的建立者,但越國的力量仍是微不足道的。又過了數代,到了允常時,北方的吳國開始強大起來。吳國相繼湧現出吳王壽夢、吳王諸樊和吳王闔閭等雄主,並且開始了積極擴張,這時的越國注定無法置身於殘酷的競爭之外。

越國君主允常是個很有魄力的人,他即位的時間不太清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在位的時間很長,而越國也迅速從一個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軍事上的強國。

越國的成長壯大是與吳國的戰爭分不開的。

公元前544年,吳王餘祭率領大軍南征越國。有一部分越國士兵被俘虜,其中一名俘虜被抓去看守吳王座船。有一天晚上,吳王餘祭站在船上欣賞風景時,這位俘虜冷不防衝出來刺殺了餘祭。這似乎可以證明越人相當強悍勇武,即便成了俘虜,也要拚死報仇。

為了抵抗吳國的侵略,越國自然選擇楚國為後盾。可是楚靈王為人傲慢無禮,對越這樣的小國自然不放在眼裏。有一次,楚靈王召集諸侯會議,在會議上羞辱了越國大夫常壽過。公元前529年,常壽過終於找到報複的機會。這一年,楚國爆發反對靈王的叛亂,常壽過也率一支軍隊聲援叛亂者。在這次叛亂中楚靈王丟掉了王位,並最後被迫自殺。

楚平王即位後,越國多次出兵,支持楚國打擊吳國。顯然對於越國來說,鄰近的吳國才是最可怕的對手。但是吳國太厲害了,特別在吳王闔閭統治時期,擁有像伍子胥和孫武這樣的天才將領。越國已經無法與吳國爭鋒,允常便討好吳國,向吳王闔閭贈送了幾把寶劍。

令人驚訝的是越國的鑄劍技術在當時中國居於領先水平,特別是出了一名偉大的鑄劍師歐冶子。越國君主允常將歐冶子所鑄的三把名劍送給了吳王闔閭,闔閭對寶劍情有獨鍾。當年他刺殺吳王僚時所用的魚腸寶劍,便是出自歐冶子之手。即便如此,寶劍外交仍然未能緩和吳和越的敵對。公元前510年,吳王闔閭要求越國出兵協助攻打楚國,遭到允常的拒絕。闔閭馬上與越國翻臉,揮師入侵越國,攻破越國城池檇裏。自此,吳越兩國關係又惡化了。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與伍子胥和孫武等人在柏舉之戰中大破楚軍,贏得了吳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一場勝利。緊接著攻破楚都,楚昭王逃荒而逃,楚國命懸一線。允常乘吳國軍隊主力全部集中於楚國戰場,國內防備空虛之機,率領越軍突襲吳國。此時秦國出兵支援楚國,使得吳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中,吳王闔閭不得不撤出楚國戰場。

經此一役後,越國便成為吳王闔閭的眼中釘和肉中刺了。

幸運的是,吳王闔閭並沒有馬上攻伐越國。在他看來越國目標太小了,闔閭是一個有雄心壯誌的人,他絕不僅僅隻想在東南一隅稱王稱霸,而是有席卷天下之野心。